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下乡”——以云南省墨江县Y村为例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ks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农村老年贫困问题的突显,农村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关系着广大农村居民在年老后的生活、尊严的制度。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又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9年政策实行开始,就被列为云南省首批16个新农保试点工作县之一。研究解决好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既是保障少数民族基本权利的客观需要,也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更是关系到新农保制度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研究选定墨江县Y村为个案,用民族志的调查研究方法。研究中,县、镇两级作为一个国家政策来源方面,对县农保局局长、镇农保办主任进行了访谈和统计资料的搜集;村委会作为国家的政策和地方村民连接的重要纽带,对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深入访谈;在村民选取上,根据笔者在研究之初的设想:领取养老金的村民和正在缴费的村民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看法,使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择了20名60岁以下的村民和12名60岁以上的村民进行了深入访谈。  研究旨在考察新农保制度进入少数民族社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国家的视角”与“地方性知识”的碰撞。研究发现,村委会的认识、工作方式、工作策略对于新农保政策在村庄中的落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信任、村庄精英的带头作用也与政策密切相关,村委会在其他政策中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农保工作在村庄中的被接受程度。国家的政策知识和村民地方性知识之间的碰撞在村委会的中间作用下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认识,最终得以使新农保政策被多数村民认同。由此,笔者得出结论,新农保政策进入村庄的过程是作为国家的视角的政策知识和作为具体村庄的村民掌握的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的地方性知识的碰撞,经过村民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同时政策顺应村民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得到村民的接受和认可。在新农保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村委会作为中间人是一种工具、一种象征性力量,在政策和村民之间起到了重要的连接和促进作用,而中间人自身的认识、行事方式也受国家的视角和地方性知识的双重影响。同时,村委会在村庄中的工作给村民的印象、村民对村委会的信任程度,尤其是村委会在实施其他政策时的态度、表现等影响到村庄中的村民对新农保制度的接受。因此,促进新农保制度健康发展,需要注意国家的政策视角和地方性知识的结合,同时注重乡村治理工作中社会资本的积累。  文章对新农保制度在具体村庄的实践中国家的视角与地方性知识的碰撞的研究,将对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农村其他政策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二月河不是哪咤,生下来可迎风就长,无所不能。二月河出生落地的第一声并非是歌声,也是常人无异的呱呱啼哭。人类社会是世代相继的传承,文学艺术是薪火相传的接力,二月河当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许多中小城市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改善,随之而来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大
期刊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公务员肩负着重要的职责,近年来,公务员成为工作倦怠问题的易发群体,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发展,更对政府部门、社会乃至国家的形象产生损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我国社会组织大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类型,是重要的社会中介机构,是政府、社会、社会组织互相之间了解、联系的纽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随着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到来,社会矛盾激化,我国不断发生各种群体性事件。不仅表明我国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底层积累的民怨不容小视,而且表明我国
西方国家的医疗体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运行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对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
随着民主教育和参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单凭学校不能完成教育大业,只有学校、家长和社会互相合作,才能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家长有权参与到学校的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和服务型行业,关系到民生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公共交通的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