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QDs)和贵金属(Au、Ag)纳米簇(NCs)作为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在化学检测、生物传感、标记成像及疾病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QDs和贵金属(Au、Ag) NCs在植物细胞标记成像中的应用还很少。基于此,本论文构建了CdTe QDs和贵金属(Au、Ag)NCs的功能化荧光探针,并将其用于植物细胞CLE19多肽激素受体的成像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 QDs,分别采用EDC/NHS共价催化法和直接吸附法将序列组成为NH2(CH2)6RVIPTGPNPLHN(简称P1)和CCYRVIPTGPNPLHN(简称P2)的CLE19多肽与GSH-CdTe QDs偶联,制备两种GSH-CdTe QDs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共振光散射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种植哥伦比亚型拟南芥植株并采用酶解法制备拟南芥原生质体,将功能化GSH-CdTe QDs荧光探针用于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表面CLE19多肽激素受体的成像。2.以P2为模板原位合成了功能化Au NCs和Ag NCs,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动态光散射粒度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Au NCs和Ag NCs均发射绿色荧光。将Au NCs与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共混培养并用于CLE19多肽激素受体的成像。3.合成组氨酸修饰的Au NCs,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了Au NC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u NCs对BSA具有荧光猝灭效应,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Au NCs对BSA的二级结构组成有一定的改变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BSA的生理功能造成了破坏。这为从分子水平考察Au NCs的毒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