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风向标,其自身的诞生和发展,为推进我国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速政治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创建和发展阶段、清理调整阶段、扩容升级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四个阶段。迄今为止,我国对于开发区的发展和治理没有明确的规定,各开发区根据自身发展机遇,借鉴国外开发区治理模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通过治理的定义和相关论述可以得知,治理主体包括政府公共部门和政府相对应的公民社会组织。我国开发区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和构建的,因此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开发区政府治理模式。目前,我国开发区的政府治理模式大多数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准政府管委会治理模式,开发区管委会和开发公司共同治理的政府企业合一治理模式,管委会行政权和企业经营权分离的政府企业分离治理模式,以及将开发区变为一个独立行政区的政区型治理模式。通过分析我国开发区治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开发区治理模式明显还处于过渡状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它凝聚了我国的主要科技力量,引领了我国高新技术的浪潮,实现了产业和科技的逐步创新。同时,作为陕西首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西安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陕西战略发展重点培育和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也是出口加工企业、外资企业和人才汇集的聚集地。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经历了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后,现在已进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产业园区的新阶段,其政府治理模式也在向“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目的而努力。但随着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不安定因素、法律地位没有明确、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日益加重、中介服务体系职能薄弱等,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面对的挑战逐渐增多。本文从开发区的理论知识入手,通过梳理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在研究国外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开发区政府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论证了现有开发区政府治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并且在国外和国内政府治理模式的借鉴下,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分析,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希冀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我国开发区的政府治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创新、改革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