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宏观调控,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重要关注。美联储作为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代表为应对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危机而采取的货币政策调整是国际前沿性课题。本研究主要剖析金融危机对中央银行(美联储)的冲击,重点研究美联储自危机爆发以来的转变,特别是中央银行跨越货币政策操作的中介目标(利率、货币供应量等)直接对最终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等)进行调控的转变。解析美联储作为国际金融大国的中央银行在新形势下较有成效的顺利转型,对中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伴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传导途径越来越复杂、不易辨析,难以制定理想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汇率等)达到预期的政策调控效果。本研究主要围绕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范式、操作工具的转变进行研究,重点解析金融危机对中央银行(美联储)的冲击,以及在此过程中中央银行功能的转变。并提出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转型相关的启示意义。拟定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央银行(美联储)调控对象转变的研究:解析促进美国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的金融环境及其发展需求;梳理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脉络,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影子银行的发展引发的美国金融体系结构变化进行阐述;探讨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引发的中央银行(美联储)调控对象的变化。第二,基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化的研究:比较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化,梳理每一项新增帐户(如海外回购池、临时补充融资计划)的来胧去脉;阐述美联储创建的所有货币政策新工具的形成及发展因素;考察美联储如何从传统的货币政策转变为资产负债表政策。危机之后,美联储增加购买机构债(如,房地美FreddieMac),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第三,基于中央银行操作工具变化的研究:梳理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创新工具的实施背景;阐述新操作工具是如何打破原有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限制,为各种机构、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是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而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创建的针对交易商、主要信贷市场的货币政策新工具,如对特定机构支持便利等,直接向商业企业、信贷市场提供资金支持。第四,论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新范式:基于美国宏观经济发展目标转型(从控制通货膨胀转向稳定就业、实体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阐述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范式的变化。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为“操作工具——联邦基金供求——联邦基金利率——市场利率(中介目标)——经济、就业(最终目标)”。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大部分资产负债表政策是中立的(如TSLF),对准备金规模无影响。随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传导途径的复杂化,中央银行逐步跨越中介目标,直接调控宏观经济目标。第五,论述中央银行功能的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央银行(美联储)从传统的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的货币政策逐步转变为以调节流动性,甚至可以直接调节市场流动性为其主要职能,超越“银行的银行”传统职能。第六,结合转变中的美联储,探讨其对中国货币当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启示意义,对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改革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型方向进行论述。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基于目前学术界较新的资产负债表研究方法,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进行研究;2.材料之新:首次对美联储为代表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相关的第一手(英文)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穷尽相关的所有官方原始资料,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客观性;3.视角之新: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美联储的研究普遍认为其大规模资产购买(LSAPs)为主要内容的量化宽松(QE)等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是美联储进行被动的货币政策调整,而本研究首次从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央银行主动调整货币政策操作范式和中央银行职能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4.理论创新:对传统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中央银行角色及功能进行挑战,提出跨越中介指标,直接调控最终目标的“操作工具——最终目标”的新型货币政策传导模式,以及中央银行从“银行的银行”到流动性管理职能的转变,从只对商业银行直接调控到对非银行金融部门、企业、信贷市场的直接调控;5.应用创新:结合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变,对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货币当局(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货币政策的启示意义,对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改革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型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