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塑料管材自诞生以来,因其优异的性能与低廉的价格,在多个领域的使用量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广泛推广,以UPVC为主的塑料管材使用量,又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作为输水管路的塑料管材可能会对灌溉水质造成一定影响,直接或间接破坏土壤环境。因此,本研究以UPVC农用管材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试验方法,通过浸泡的方式制备灌溉水,对土壤进行灌溉,开展了不同土质、不同灌溉时间下,管材化合物迁移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并对灌溉后土壤中作物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探索;通过对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及种子萌发、作物早期生长发育指标的检测和分析,探讨了管材迁移化合物与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关系,并初步讨论了其对土壤-作物系统的作用,为灌溉管材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价提出建议。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不同土质下管材化合物迁移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灌溉21d后四种受试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来看,土质对土壤酶活性受农用UPVC管材化合物迁移干扰的影响较大;从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干扰角度来讲,对于不同品牌的受试UPVC管材,均呈现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不易受到管材化合物迁移的干扰,土壤酶活性易被激活,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酶活性更易被抑制的规律。同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受到管材化合物迁移量干扰后,其活性变化存在差异,无论在哪一种土质下,均有如下规律:过氧化氢酶活性在Ca和Zn迁移量较大时([Ca]=12.46mg/L,[Zn]=0.108mg/L)被激活;而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在Ca和Zn迁移量较小时([Ca]=8.71mg/L,[Zn]=0.093mg/L)被激活。另外,土质发生变化后,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较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更明显,说明它在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时候,可以表达更多的信息。(2)不同灌溉时间下管材化合物迁移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延长灌溉试验时间,发现灌溉处理63d后,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21d时不尽相同: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灌溉21d相比,仍然呈现被抑制的趋势,且抑制的程度加大,活性分别从21d的0.161mg/(g.d)和4.68mg/(g.d),降低到63d的0.138mg/(g.d)和1.82mg/(g.d);但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与21d不同的变化趋势,与灌溉21d相比,酶活性呈现被激活的趋势。灌溉21d前,脲酶和蔗糖酶均呈现先被抑制后被激活的趋势,但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被激活后被抑制的趋势,三种酶活性在21d均被抑制。但从灌溉时间对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的影响来看,三种土壤酶活性随灌溉时间延长,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而且管材的品牌因素对土壤酶活性随灌溉时间的变化有一定影响;脲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别不大,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较明显。蔗糖酶活性在评价UPVC农用管材化合物迁移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中,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指标。(3)从不同处理土壤的作物发芽率来看,浸泡水灌溉处理相同时间(21d)下,不同土质的受试土壤中,作物的萌发情况差异较大,尽管同样受到管材化合物迁移的影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作物萌发的影响较小。对于受试的温室土(A)来说,随着浸泡水灌溉时间的延长,不同种类作物的萌发情况存在差异,黑麦草种子在灌溉21d的土壤中萌发情况最好,胡萝卜种子在63d土壤中萌发情况最好。针对使用UPVC塑料输水管材灌溉的黑麦草绿化草坪,随着灌溉时间延长,黑麦草早期生长情况可能变差。在长期灌溉的土壤中,胡萝卜的生长状况可能会好于黑麦草。通过对两种作物幼苗鲜重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两种作物的鲜重与脲酶活性均具有显著相关性,黑麦草茎长与蔗糖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胡萝卜茎长与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据此,在通过土壤酶活性变化评价UPVC塑料管材化合物迁移的同时,也可对使用该管材进行长期灌溉时,可能对土壤栽培作物的影响进行初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