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是高校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大学2017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追踪分析,了解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基本状况,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适应的变化情况。根据研究结果,借鉴疾病的三级预防模式,探讨促进大学生学校适应的预防对策,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大学2017级新生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取的样本进行4次追踪施测,测量工具为方晓义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四次施测均有参加的被试共计554人,将有效问卷录入SPSS20.0中,对数据进行基本检核和相关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四次测试,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
2.四次测试“相对适应不良”所占百分比始终最高,其次是“适应良好”,最后是“适应不良”。
3.四次测试,大学生在情绪、人际关系和校园生活三个适应维度上表现良好,在满意度维度上表现的最不乐观。
4.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在四次测量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5.在性别上,四次测试男女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将男女生的学校适应水平进行对比,女生的适应水平相对较高,男生则相对较低。
6.在生源地上,四次测试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城市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整体上高于农村大学生。
7.在来源省份上,四次测试本省和外省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本省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均高于外省大学生。
8.在专业类别上,第一、二次测试大学生学校适应在专业类别上有显著差异,第三、四次测试则无显著差异。四次测试,自然学科类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平均水平始终最低,人文学科类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平均水平始终最高。
9.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四次测试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整体上高于非独生子女。
10.在专业意愿的选择上,四次测试,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按照自己意愿选择专业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最高,因其他情况而最终读此专业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始终最低。
11.四次测试,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在不同的家庭经济层次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四个家庭经济层次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大于6000元的大学生学校适应平均水平始终最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大学生学校适应平均水平始终最低。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大学2017级新生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取的样本进行4次追踪施测,测量工具为方晓义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四次施测均有参加的被试共计554人,将有效问卷录入SPSS20.0中,对数据进行基本检核和相关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四次测试,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
2.四次测试“相对适应不良”所占百分比始终最高,其次是“适应良好”,最后是“适应不良”。
3.四次测试,大学生在情绪、人际关系和校园生活三个适应维度上表现良好,在满意度维度上表现的最不乐观。
4.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在四次测量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5.在性别上,四次测试男女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将男女生的学校适应水平进行对比,女生的适应水平相对较高,男生则相对较低。
6.在生源地上,四次测试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城市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整体上高于农村大学生。
7.在来源省份上,四次测试本省和外省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本省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均高于外省大学生。
8.在专业类别上,第一、二次测试大学生学校适应在专业类别上有显著差异,第三、四次测试则无显著差异。四次测试,自然学科类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平均水平始终最低,人文学科类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平均水平始终最高。
9.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四次测试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整体上高于非独生子女。
10.在专业意愿的选择上,四次测试,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按照自己意愿选择专业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最高,因其他情况而最终读此专业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始终最低。
11.四次测试,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在不同的家庭经济层次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四个家庭经济层次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大于6000元的大学生学校适应平均水平始终最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大学生学校适应平均水平始终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