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化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而在近十年中,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大量农村人口选择进城务工,人口数量逐渐向城镇转移,城市人口得到较大的增长,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造成有的农村地区出现土地闲置的情况,影响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未能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从长远看,不利于乡村的振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好土地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合理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流转市场中应成为“题中之义”: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活力,进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发展农村规模经济。因此,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围绕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问题,展开了如下的研究:第一,就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基础概念、理论进行了重述;第二,总结了城镇化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农村土地流转速率同城镇化步伐未保持一致、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土地性质及用途等法律属性发生“越轨”现象、农村土地经营的规模化进程受到限制和阻碍以及流转土地附着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建构起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意愿的诸因素——主要包括城镇化引致的农业生活断裂风险、土地权利寻租的边际收益、土地经营规模化的动机、权利保障的期待可能性等等——同上述问题间的因果联系;第四,梳理了可为解决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所用的域外经验,涉及的国家包括巴西、印度、美国和日本;第五,提出了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解决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原则、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体系的制度性建议、优化农村土地流转治理体系的具体范畴和基本架构以及将流转土地之上附着的农业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