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方志岁时民俗的文化解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是一种展示民族文化整体面貌的文化实践活动。节日与生产、生活、信仰、民间艺术、民间文学都有密切的关联,并通过这些活动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节日的社会文化意义就在于节日期间所包含的特定的风俗习惯。因此,岁时节令能够突出地反映风俗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山东地方志对岁时节日的记载详细,反映出山东地域文化的特质。对其作全面的文化解读,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齐鲁文化的历史意蕴。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山东地区地方志中岁时节日资料的全面梳理,对山东地区的岁时节日习俗作整体的文化解读。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选题的选题缘起与意义、学术史的回顾以及研究现状、研究资料、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山东方志所见岁时信仰习俗”,第二章“山东方志所见岁时饮食习俗”,第三章“山东方志所见岁时民间文艺”,第四章“山东方志所见岁时民间游艺”从岁时与信仰、饮食、民间游艺、民间文艺的关联出发,对山东地区岁时节日作整体的文化解读。   第三部分论述山东方志所见岁时节日习俗的走向。   本文运用历史学、文献学与田野研究方法对山东岁时节日习俗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将山东岁时节日习俗的历史传承、发展脉络和现实意义更为真实地展现出来。
其他文献
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上海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西方文化由此来到上海,1930年迪士尼文化就随同其他西方文化一起涌入上海。民国时期,迪士尼
本文所论之煤商业是指近代上海煤炭采购与销售行业,而煤荒是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多次发生的市场缺煤现象。上海本地缺乏煤炭资源,但煤却是上海工商业近代化发展中越来越重
明末清初天主教第三次传入中国,以利马窦为首的传教士采取灵活的传教策略,积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结交上层士大夫,并把天主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终于使天主教在中国站稳了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