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在世界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于是,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和规避外部风险为目的的区域经济合作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近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产生了一批深度大、广度宽、发展模式多样、区域经济合作内容丰富、地区间经济联系度强、区域合作关系日趋紧密的经济区域,如,珠三角洲经济区、长三角洲经济区、京津冀区域、长株谭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等国家重点综合经济区域,这些区域不仅在国内产业分工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即使在参与世界产业分工中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我国首次提出把发展“城市群”作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这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明确“城市群”概念之前,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圈”和“大都市区”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深化。在“十一五”的五年里,基本完成了从局部率先发展到区域统筹协调的华丽转身,其发展的重点布局也由东部沿海迅速向全国不同地区推进,内陆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不但如此,“十一五”期间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不同,从国土空间上划分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其中的京津冀区域和冀中南地区分别被列为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尤其是京津冀区域,经济规模较大,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区域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区域一体化基础较好,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较强,将有条件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大城市群。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由来已久,只是因行政影响力过强,又缺乏区域规则的约束指导,区域内各地利益诉求难以协调,产业关联度小、区域经济融合度低,所以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和层次较低,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区域内的城市是企业参与竞争的载体和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由于城市定位、利益诉求不同和产业结构的固有惯性,难免会有产业雷同,在区域内产生竞争。由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城市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城市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也不同,更重要的是各个城市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利益诉求不同,难免会出现各城市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整体战略之间的冲突。之前,石家庄市规划和城市战略定位,受制于行政区划,都是在服务京津,或者是为达到京津冀区域经济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在夹缝中求发展,不仅限制了自身优势的发挥,也没能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贡献力量。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首都经济圈纳入“十二五”规划,不仅国家从战略层面上对京津冀区域提出了期望,京津冀区域内各地也从自己的优劣势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诉求。石家庄市是国家非均衡经济战略下被边缘化的一级,要想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就必须要从自身优劣势出发,重新考虑自己的利益诉求,明确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对策。既能实现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又能使石家庄市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自己的经济利益。本文从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出发,在现有的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演变进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合作的现状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石家庄市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现状和与京津冀区域内其他城市的经济总量、经济联系度对比分析,提出了石家庄市的利益诉求和城市功能定位;通过对石家庄市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SWOT分析,给出了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家庄市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发展经济的几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