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论文以转型期的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为研究对象,从非均衡的角度,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价格形成机制、市场结构进行规范与实证分析。其任务是揭示市场运行脱离均衡状态的原因和条件,寻求降低市场运行非均衡程度的有效途径。论文从广义定义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研究资本市场效率问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是市场完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方法;非均衡分析是市场不完善条件下的分析方法。非均衡研究所达到的均衡,不是非现实假设条件下的均衡,因而是比较接近于市场实际的均衡。但现有的西方非均衡理论与中国资本市场实际仍有较大距离。因此,考察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有的西方非均衡理论的分析工具与分析结构,而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过渡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基本矛盾。在认识资本市场的非均衡现象时,不仅要考虑导源于一般非均衡理论所分析的那些因素,如利率刚性、不确定性等,更必须考虑导源于体制因素,如企业预算软约束、以政府为主体的数量调整、资本价格形成过程中的行政干预等,还必须考虑导源于经济金融结构转型的因素。论文提出:改进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继续改革资本资源的国家垄断的配置方式,继续并加大改革现有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按市场化原则改造现存银行体系,加强以重构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基础性市场制度建设,着重市场体系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的重要程度和迫切程度与在现有框架下所进行的利率改革和资本配额调整相比肯定是占第一位的。只有基础性制度条件完善了、市场体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严格的规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市场结构、完善市场的交易规则和市场的监管体系、提高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微观主体行为的协调水平,才可能获得资本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否则,市场运行只会继续处于严重非均衡状态之中,这样一来,不仅谈不上配置效率的改进,还会继续造成我国稀缺的资本资源的重大浪费和损失。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改进需要:1.按现代企业制度标准改造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1)深化国有银行体系改革。我国国有银行的改革:必须坚持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取消对国有银行的行政干预,形成竞争性商业银行体系。建立真正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运行的现代商业银行;(2)在明晰产权基础上,彻底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WP=3>2.应根据资本市场化、市场经济分散决策的客观需要,结合我国目前已经实现多种金融商品由市场自由决定收益率、利率、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金融制度的不断建立、完善的现实情况,积极稳妥地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基准利率调控下的市场利率体系。3.完善和优化现阶段的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包括:发展证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调整证券市场与信贷市场各自的内部结构;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把发展货币市场提到应有的位置。要在严肃金融秩序,规范社会债信关系基础上,利用资本市场创新金融工具,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完善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法律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息真实性审查、信息公开披露制度。论文还对自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国内储蓄剩余与国外资本大规模流入同时并存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一国资本市场在开放过程中,须高度重视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价格均衡关系,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要具备协调性,尽可能缩小资本国际流动的套汇、套利空间,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大利率、汇率安排的弹性,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本流出入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