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第三人称照应这一衔接手段,比较了英汉语篇中第三人称照应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研究发现:1、第三人称代词在英语语篇中的使用频率高于其在汉语语篇中的使用频率;2、在前指照应中,汉语更多地省略第三人称代词,包括物主代词的省略,宾格代词的省略和主格代词的省略三种情况;3、英语习惯于用代词替代名词性词组,而汉语中重复名词的现象较英语更常见。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同音,在语篇中同时出现容易导致混淆或误解;4、第三人称后指照应在英语语篇中颇为平常,而在汉语语篇中,至少在书面语体中,极为少见。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两种语言各有其特色。现代英语是形合语言,语法更规范更严密;而现代汉语是意合语言,重视语义联想,不追求结构严谨。这是形成前三种差异的原因。其二,两个民族的认知方式不尽相同,因而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词序排列不同,这直接导致了第四种差异的存在。对于第三人称照应差异的了解和分析有助于避免母语干扰,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同时对于英汉文本转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考虑到第三人称代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广泛性,以及照应这一衔接手段在文本构成中的重要性,有必要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探讨,拓宽研究空间,推广研究成果,从而促进衔接理论的发展。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简介,谈及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结构等;第二章简要回顾了语篇语言学及衔接理论的历史及发展,举例阐述了衔接的概念,明确了衔接与连贯的关系;第三章探讨了照应的概念及种类,对内指、外指、前指、后指照应分别举例论述。接着分析了英汉语人称系统的异同,介绍了第三人称照应这一衔接手段。第四章致力于对比研究。以四本著作的英汉语文本为语料,论文描述了其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从前指照应和后指照应两个大类入手,深入调查了第三人称代词在衔接链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从理论上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在第五部分即结论部分,作者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后续研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