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报告,乳腺癌居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2015年发病人数约为30.4万,占当年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7.10%,严重影响了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30年来,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逐渐发展、完善,因其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兼顾了术后的美容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式。相比于欧美国家60-70%的保乳手术率,中国的保乳比例较低,约为10%-24.3%,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时,中国保乳手术的开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亦存在不均衡性。中国乳腺癌患者与欧美国家的乳腺癌患者相比,存在发病年龄较早、预后相对较差、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较多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提示我们,欧美国家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或许并不完全适用于国人,在“精准医疗”的理念之下,探索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势在必行。目前针对国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较少,中国的研究和科学证据的数量和质量还不够。本研究旨在探索国内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开展情况,对中国接受保乳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现状进行全面描述,为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本研究依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针对学组成员单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调查,利用统一设计的电子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等相关信息,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描述(例数、百分比),采用皮尔逊(Pearson)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以比较不同亚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秩相关方法检查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在IBM SPSS 25.0软件中完成。结果此次研究中,参与调查的34家医院总体保乳手术比例为14.62%,不同医院之间保乳比例存在较大差异(0.82%-76.27%),东部地区保乳比例(20.08%)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01)。各医院保乳手术率和当地医疗人力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此次研究中保乳患者平均年龄为48.71±11.24岁,约有10.8%为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从分子分型来看,LuminalA型患者占27.2%,Luminal B型患者占49.8%,HER-2过表达型和TNBC型比例分别为9.7%和13.3%。约有10.2%的患者在术前接受了新辅助化疗,80.7%的患者接受了前哨淋巴结活检,88.2%的患者手术切缘宽度>5mm。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患者临床特征有所差异,东部地区T1期患者比例(64.5%)较非东部地区(56.7%)高,其中东部地区肿瘤大小≤1cm患者比例为16.3%,显著高于非东部地区的7.8%。在手术治疗方面,东部地区接受新辅助治疗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患者比例均略低于其他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在肿瘤大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年轻乳腺癌中肿瘤≤1cm的患者比例显著小于其他年长组,而肿瘤>4cm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长组。相应地,年轻乳腺癌较其他组有更高的新辅助化疗比例(p<0.001)和ALND比例(p=0.002),同时阳性腋窝淋巴结(p<0.001)检出更多,TNBC(19.2%)比例较其他组更高。肿瘤>2cm的患者年龄更为年轻化,相应地,绝经前患者的比例(56.9%)也大于肿瘤≤2cm组(62.9%)。肿瘤发生于外上象限的比例在>2cm组(52.7%)高于≤2cm组(46.5%)(p=0.001)。治疗方面,肿瘤≤2cm组新辅助治疗的比例和ALND的比例显著低于>2cm组,而两组患者的保乳手术切缘宽度无显著差异。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和TNBC在肿瘤>2cm组所占比例大于肿瘤≤2cm组。结论目前我国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医院之间保乳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亚组的乳腺癌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为患者更好地提供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