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一直以来,《诗经》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语言价值被国内外众多学者翻译,译本众多。而不同的译本比较也较多,但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比较译本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的核心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译本的产生都出于一定的目的;译者的翻译目的决定其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此外,该理论强调译本和译语读者。根据目的论,合目的的翻译就是合适的翻译,是忠实的翻译。许渊冲和理雅各因各自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译出了不同的译本,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目的论认为的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观点。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目的论出发,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诗经》两个权威译本——19世纪70年代理雅各的译本以及20世纪90年代许渊冲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找到两个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以及他们翻译方法背后的原因,同时检验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论文共分七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写作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目的意义和论文的主要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对《诗经》英译本和目的论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三章是理论框架,重点介绍三个重要原则以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在此框架下,第四、五、六章详细分析两个译者如何在三大原则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各自译本预期目的;最后是总结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发现,局限以及建议。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本文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由于翻译目的的差异以及译者自身的文化背景限制,译者会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因此,评价译文的优劣,不能仅仅以原文作为参考,更应考虑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发起人(即翻译任务的委托人或机构)的目的、译者的因素以及读者的反应。在目的论理论家看来,合目的的翻译就是合适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