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异己)”、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免疫抑制(损伤或缺陷)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在短时间或者较长一段时间内,机体的免疫系统活动减少,免疫应答降低甚至消失,免疫抑制会导致机体降低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并增加对疾病的敏感性,是一种异常的免疫状态。乳酸菌的表面有很多物质如肽聚糖、胞壁磷壁酸、脂磷壁酸、表层蛋白以及其它细胞壁相关多糖。此外,乳酸菌也可以向细胞外分泌一些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物质成分,如胞外多糖和其它分泌蛋白。这些成分均参与免疫调节或能够直接引起免疫应答,因此构成了乳酸菌发挥其益生功效的物质基础。本课题旨在从本实验室保藏的10株乳酸菌中筛选具有较高免疫活性乳酸菌,对筛选出的乳酸菌进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通过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观察该乳酸菌是否具有免疫调节能力。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观察不同剂量的十株乳酸菌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采用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法评估不同剂量的十株乳酸菌的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十株乳酸菌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作用和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以及对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均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植物乳杆菌KLDS1.0318对脾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调节活性最高。采用平板计数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乳杆菌KLDS1.0318生长曲线,pH计测定其产酸能力,平板计数法测定该菌株在酸性及高胆盐环境作用后的活菌数并计算存活率。试验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KLDS1.0318在4 h后进入对数期,12 h后达到稳定期。其产酸能力较强,pH在12 h后降至4.16。菌株在pH为2.5和3.5条件下培养至3 h时,其存活率分别为91.20%和97.50%,在胆盐质量浓度分别为0.3、0.5 g/100 mL的培养基中作用4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5.40%和87.76%。将9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BALB/c小鼠在动物房中适应性饲养1周,待其体重均达(20±2)g后,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模型对照组(model control,MC)、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PC)、乳酸菌低剂量组(1×10~7 CFU/只)、乳酸菌中剂量组(1×10~8 CFU/只)、乳酸菌高剂量组(1×10~9 CFU/只)。其中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其余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80 mg/kg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每组每天灌胃1次,灌胃周期为20 d。灌胃结束后,称量各小鼠体重并摘除眼球采血处死小鼠。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活性、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 Periodic acid Schiff,AB-PAS)染色观察小肠病理结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318能够作用于小鼠免疫器官,提高了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同时能够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对YAC-1靶细胞的杀伤活性,提高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及其能量代谢水平;显著上调小鼠的脾细胞IL-2和IFN-γ水平、巨噬细胞TNF-α水平、血清中IL-2、IL-6、IFN-γ及IgG水平;明显提高小肠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杯状细胞数量及黏蛋白面积。结论:(1)通过体外评估十株乳酸菌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318具有较高的免疫调节活性。(2)植物乳杆菌KLDS1.0318生长较快,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和耐酸耐胆盐能力。(3)植物乳杆菌KLDS1.0318能够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增强其免疫细胞活性,同时显著上调其细胞因子水平,明显改善肠道黏膜的形态结构。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KLDS1.0318可以作为具有潜在免疫调节作用的益生乳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