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槲皮素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及其机制,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1.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将46只6-8周龄的ApoE-/-小鼠正常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五组:正常饮食组(3只)、高脂饮食对照组(13只)和实验组(低、中、高槲皮素剂量组,每组各10只)。(2)高脂饮食对照组和实验组喂养高脂饮食,12周后取正常组和对照组各3只小鼠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及眼眶取血检测血浆中胆固醇方法检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2.实验组分别给予低剂量槲皮素50mg/(kg·d)、中剂量槲皮素100mg/(kg·d)、高剂量槲皮素150mg/(kg·d)喂养,给药后第8w、第16w取高脂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各5只,并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眼眶取血胆固醇方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情况。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和ELISA法检测HMGB1、TLR4在槲皮素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1.高脂饮食12周后HE染色显示主动脉壁厚薄不均匀,内膜增厚,斑块于内膜表面突起,其中有脂质和坏死崩解物质混合而成,并见胆固醇结晶、钙化;透射电镜下显示主动脉内皮细胞水肿明显,局部可见细胞膜破损,可见核周隙结构扩张,内弹性膜厚度、密度不均匀;检测血浆中胆固醇明显增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成功。2.低剂量组HE染色显示主动脉壁厚薄较均匀,内膜增厚减轻,见斑块轻微向内膜表面突起,少许胆固醇结晶、钙化;透射电镜下显示实验组主动脉内皮细胞无水肿,核膜核周隙结构清晰;内弹性膜厚度及电子密度均匀,内皮表面有异物存积;检测血浆中胆固醇下降不明显(p>0.05)。3.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在对照组中HMGB1和TLR4表达呈强阳性;随着药物剂量的增高,蛋白的表达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调(p﹤0.05),呈剂量依赖性。在8w时,HMGB1蛋白在低、中剂量两两比较差异变化不明显(p>0.05),在低剂量和高剂量、中剂量与高剂量两组间的两两比较有差异(p <0.05),而TLR4蛋白在低、中、高三个剂量组间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 <0.05)。在16w时,HMGB1和TLR4蛋白表达均有差异,其表达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下调(p <0.05)。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在不同时间HMGB1、TLR4蛋白表达有差异(p <0.05),呈时间依赖性。4.RT-PCR检测显示与相同时间点的对照组相比,HMGB1和TLR4基因的灰度值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以高剂量组表现最为明显(p﹤0.05),呈剂量依赖性。在8w时,HMGB1基因在低、中、高三个剂量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变化不明显(p>0.05),而16w时,三个剂量组间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4基因在8w时,除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各组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w时变化更为明显,呈梯度式下调。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在不同时间HMGB1、TLR4基因表达有差异(p<0.05),呈时间依赖性。5.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HMGB1和TLR4蛋白表达呈强阳性;随着药物剂量的增高,蛋白的表达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调(P﹤0.05),呈剂量依赖性。在8w时,HMGB1、TLR4蛋白在低、中剂量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变化不明显(P>0.05),而在低剂量和高剂量、中剂量与高剂量两组间的两两比较有差异(P<0.05);在16w时,HMGB1和TLR4蛋白表达均有差异,其表达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下调(P<0.05)。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在不同时间HMGB1、TLR4蛋白表达有差异(P<0.05),呈时间依赖性。结论:1.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ApoE-/-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探讨槲皮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2.槲皮素具有抗动脉粥样作用,其作用与药物剂量、时间具有相关性。3.HMGB1、TLR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下调,可能是槲皮素抗动脉粥样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