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占到了人口的1%。双相情感障碍,不同于抑郁症,指从发病开始,有时表现为轻躁狂或躁狂,如心情异乎寻常的好、思维活动迅速、精力充沛等;有时则有抑郁状态出现,如心情郁闷、兴趣快感缺失等。其发病概率、复发概率、自杀概率高。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倾向于认为生物学因素、遗产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均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又以遗产因素的影响较为突出。与其他许多精神类疾病不同,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还没有阐明,至今还没有任何客观的指标或辅助化验手段来支持临床诊断结果。某些量表的使用只能作为临床医师诊断该病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为其提供确切的诊断结果。现阶段,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仅仅依赖于患者对自身临床症状的描述,以及精神症状检查、既往病史回访和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综合考虑。目的人体内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往往是由于人体处于不正常状态,即发病引起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尿液内某些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并且能够为研发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方式提供新的视角。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旨在通过对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的尿液中的代谢物质的差异,从而找到一组代谢物质作为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标志物。方法1.收集标本-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正常人的尿液。2.处理标本-常温下,3000转/每分钟离心标本10分钟。3.保存标本-零下80摄氏度保存离心分装后的尿液标本。4.检测物质-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尿液中的代谢物质。5.数据分析-采用OPLS-DA模型找到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正常人中有显著改变的代谢物质,并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建立适用于临床诊断的一组代谢标志物。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的统计分析,总共得到了20种代谢物质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尿液中有显著性改变,并且找到了一组代谢物质,包括羟基丁酸盐、胆碱、异丁酸和甲基烟酰胺,这四种代谢物质组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区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正常人。在建模组中(6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62例正常人),这个组合的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能够达到0.89;在验证组中(2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34例正常人),ROC下的面积能够达到0.86。结论本文初步探索出一个有助于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客观指标,即联合检测羟基丁酸盐、胆碱、异丁酸和甲基烟酰胺这四种尿液代谢物质,并为后续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发病机制或蛋白质组学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