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斯纳美术教育思想是“本质论”的代表思想之一,相较于“工具论”,它更偏重于对美术学科本身结构的研究,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程来实现美术教育的自身价值,倡导美术课程应融美术批评、历史、文化知识为一体,注重教师对学生美术学习的教育效果。我们发现,艾斯纳的学科“本质论”与美术学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存在很多的契合点,但它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也是弊端,我们在借鉴时也要有所选择。结合当前美术师范生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这一问题,文章重点通过四所国内师范院校的美术学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师范院校的美术学课程大体一致,通识课工具政治类较多,专业课美术批评、美术文化知识课少,专业方向单一,实习时间短,美术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无特长”、美术批评能力低的现象。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试图通过增设美术文化、美术批评和工作室必修课,延长教育实习时间等手段,以一种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观的视角,为完善我国高师美术学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的个人职业素养方面做些探讨和尝试。本文以艾斯纳的美术教育思想为理论着眼点,国内四所高等师范院校为样本,总体围绕一个主题——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为“高师”)美术学专业,一个范畴——“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通过两个时间维度:纵向时间维度,讲述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发展,横向维度讲当前各大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的建设情况。全文分为五个章节来分述。绪论提出研究问题的缘起和课题的研究现状。问题源起于在a当地一所中学实习时对一名新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的思考。以艾斯纳为代表的dbae课程论计划,国外如美国诸多州际学校已经在大范围推广,国内香港教育学院已经在做这方面的课程实施。第一章陈述艾斯纳的教育思想是以修养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观。本章节从艾斯纳的美术教育价值论,艾斯纳的课程观,艾斯纳的教学观等方面解读艾斯纳的教育思想。其中艾斯纳的课程观是重点。第二章综述我国高等师范美术课程设置概况。从高师美术院校的历史发展及存在问题、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效果三方面展开,课程设置板块分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对比,以四所代表性的师范院校为样本对美术学专业通识课设置、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实习课进行详细的内容对比。根据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应改革师范课程内容,从根本上提升“博而约”型师范生的教师个人职业素养。第三章阐述艾斯纳课程观与高师美术学课程设置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艾斯纳课程观促进高师美术学课程向专业化、人性化,高师美术学课程在完善和发展也给以艾斯纳为代表的以修养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美术教育观不断注入新的养分。第四章阐述艾斯纳课程观对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启示。艾斯纳的课程观有利也有弊,我们要辩证以对,合理应用。第五章根据艾斯纳的综合美术教育观,提出针对我国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的改进建议。我们认为,在本科阶段可以本着综合型美术教育观设置课程,在美术批评、创作、文化等领域给学生多方面熏陶,同时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增强美术师范生入职前的能力培育,从根本上提升教师个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