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多构造体系、多旋回演化以及多沉积类型的大型盆地,具有高度发育的边缘断裂褶皱带,然而在盆地内部具有相对简单的构造,通过对盆地的基底沉积性质、地质演化史和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可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伊陕斜坡、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六个二级地质构造单元。合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其延长组长6-长8储层,已经发现了较高的油气潜力,西峰、白豹油田正是在该层段获得高产油气资源。该区长6-长8储层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性质影响,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针对我国油气勘探形势,对普遍存在于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低渗透储层的研究将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油勘探的主战场,而且随着未来石油勘探程度的逐渐加深,其所占的比例还将继续增大因此,针对研究区砂岩粒度细,成岩作用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合水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的认识,了解低渗透储层的形成机理,寻找低渗透储层对于油田稳产确定有利区块、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岩心观察、沉积构造、岩石学特征、测井相研究及单井相分析表明,合水地区长6—长8沉积期,发育三大沉积体系,即湖泊相,辫状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其中湖泊相可以细分为滨浅湖和浅湖亚相;三角洲体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前三角洲亚相。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又可分为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河道间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河口坝微相和远沙坝、席状沙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场所。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可以根据油层纵向分布规律分为10个油层组,即长1、长2、长3、长4+5、长6、长7、长8、长9、长10。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长6~长8。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填隙物主要为泥质杂基、方解石、硬石膏、石英加大、白云石、长石加大胶结物。研究区长6—长8储集砂岩结构成熟度低,分选中等—较好,粒度中偏细,杂基含量高。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长8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其中,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损失,为破坏性成岩作用;而溶解作用使长石等易溶碎屑及碳酸盐等胶结物溶解,从而产生丰富的次生溶蚀孔隙,为建设性成岩作用。依据镜质体反射率(Ro)、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砂岩压实程度、粘土矿物及孔隙类型等分析,认为研究区长6~8段储集砂岩通常处于中成岩阶段的A期。根据薄片鉴定资料,按照孔隙的大小、形态,可将研究区砂岩储层的孔隙归纳为粒间孔隙、粒间溶孔、组分内孔隙、裂缝孔隙四种类型。依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表明,研究区孔隙喉道的类型主要为片状喉道、弯片状喉道、管束状喉道、可变断面的收缩喉道以及喉道是孔隙的缩小部分等5种。在研究区,总体上物性极差,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其中长8砂岩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平均渗透率为0.4165MD,主要分布在0.01-0.5MD之间,而其长6和长7段砂岩储层渗透率基本小于0.1MD。同时对比该地区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变化趋势,可知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合水地区长6段砂岩储层物性总体上极差,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但是在整体低孔低渗背景下,在某些井区可出现孔渗相对高值区,物性条件较好。综合研究长6、长8储层的非均质性,据数据统计显示均为强非均质性。依据储层岩石类型、沉积相、成岩作用、成岩相、物性分布、砂体厚度、储层岩性、碎屑粒度、孔隙特征等对研究区长6-长8段进行了储层综合评价,将研究区储层分为Ⅰ类储层、Ⅱ类储层和Ⅲ类储,其中Ⅰ类和Ⅱ类储层主要发育在主河道活动区或分支河道的交汇处,孔渗条件较好,Ⅲ类储层发育在河道边缘及河口坝,孔渗条件差。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实际试气和产气资料,预测出有利勘探区块,可作为该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