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1.1观察自拟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1.2采用大鼠湿疹模型造模,分别从背部皮损评分、组织形态学观察、皮损内IL-1β、IL-6、Claudin-1、ZO-1蛋白的表达、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检测探讨养血祛风汤可能的作用机制。2方法本研究课题分两部分进行:2.1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遵照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诊断标准,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76名,采用平行随机对照方法,用密闭信封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按照1:1产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随机安排,将对应的治疗分配信笺密闭封入信封,形成随机信件。按纳入病例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口服联合外用的治疗方法,外用药均给予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2次/d。试验组患者予自拟养血祛风汤口服,组方为:当归10g,鸡血藤15g,夜交藤15g,白蒺藜10g,乌蛇10g、生龙骨30g,煅牡蛎30g,骨碎补15g。经我院制剂室提取为颗粒剂型,沸水约200ml冲服,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剂口服10mg/d,1次/d。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疗程结束后评价整体疗效。患者需每周复诊一次,研究者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出现的副反应。病情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级量化,主要症状按照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次要症状按照心烦、面色苍白、心悸、疲乏等情况分别予以评分。综合疗效评价以瘙痒程度、皮疹情况的变化计算出疗效指数,最终将治疗结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计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监测药物安全性,试验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常规和肝功能(ALT),肾功能(Cr、BUN)的检测。各访视点详细询问患者受试情况,判断患者有无不良事件发生。2.2探究养血祛风汤可能的作用机理2.2.1大鼠慢性湿疹模型背部皮损评分及形态学变化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的丙酮-橄榄油液于背部造模,成功后进行养血祛风汤药物干预,并设立阳性对照氯雷他定组及阴性对照模型组、空白组,连续给药一周,观察大鼠背部皮损红斑面积、肥厚浸润程度、鳞屑程度等指标予以评分;将大鼠处死后取其背部皮损处皮肤,予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进行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鳞状上皮厚度,表皮角化过度或不全,真皮层血管以及炎细胞浸润程度。2.2.2大鼠背部皮损IL-1 β、IL-6、Claudin-1、ZO-1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养血祛风汤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以及空白组大鼠背部皮损IL-1 β、IL-6、Claudin-1、ZO-1的蛋白表达。2.2.3大鼠血清IL-1 β和IL-6含量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养血祛风汤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以及空白组大鼠血清中IL-1 β和IL-6含量。3结果3.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3.1.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皮损面积评分、瘙痒及影响睡眠程度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及病情总评分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1.2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皮损严重程度评分、瘙痒及影响睡眠程度评分比较,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面积评分比较,经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3.1.3两组患者皮损严重程度评分、瘙痒及影响睡眠程度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经Wilcoxon符号配对秩和检验,两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1.4试验组治疗前、后总病情评分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病情评分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病情评分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3.1.5养血祛风汤组治疗慢性湿疹总有效率85.71%,氯雷他定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59%,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养血祛风汤组与氯雷他定组疗效相当。3.1.6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安全性检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2作用机理研究3.2.1背部皮损形态评分比较与湿疹模型组大鼠相比,养血祛风汤组及氯雷他定组干预药物诱导的大鼠模型,对于背部皮损红斑面积及程度、肥厚程度以及鳞屑程度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P<0.05);养血祛风汤组与氯雷他定组比较,疗效相当(P>0.05)。3.2.2背部皮损形态学改变空白对照组:鳞状上皮层数如常,约3~5层,未见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细胞未见变性及坏死,真皮层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鳞状上皮层数增厚,约6~9层,钉突下延,细胞肿胀变性,细胞核大,胞浆充盈,细胞排列无序。角化不全,皮肤表面可见糜烂,真皮层血管增生明显,间质多量炎细胞浸润。氯雷他定组:鳞状上皮层数增厚,约5~8层,钉突轻度下延,细胞轻度肿胀变性,细胞核略大,细胞排列较整齐。轻度角化不全,皮肤表面可见少许糜烂,真皮层血管增生,间质中等量炎细胞浸润。养血祛风汤组:鳞状上皮层数增厚,约4~7层,钉突轻度下延,个别细胞轻度肿胀,细胞核略大,细胞排列较整齐。轻度角化不全,皮肤表面未见明显糜烂,局部真皮层血管增生,间质少量炎细胞浸润。3.2.3背部皮损中IL-1 β、IL-6的表达IL-I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表达增加,IOD值增加,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雷他定组表达轻度下降,IOD值减少,但未见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养血祛风汤组表达明显降低,IOD值减少明显,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氯雷他定组与养血祛风汤组相比,I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加,IOD值大幅增加,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雷他定组表达减少,IOD值减小,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养血祛风汤组表达明显减少,IOD值减小明显,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氯雷他定组与养血祛风汤组相比,I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2.4背部皮损中Claudin-1、ZO-1的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表达Claudin-1、ZO-1显著减少,IOD值明显减低,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雷他定组表达升高,IOD值升高,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养血祛风汤组表达明显升高,IOD值升高,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养血祛风汤组与氯雷他定组相比,IOD值增加更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 血清 IL-1 β、IL-6 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β及IL-6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雷他定组IL-IP、IL-6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养血祛风汤组IL-1β、IL-6明显降低(P<0.01)。氯雷他定组与养血祛风汤组相比,IL-1P、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结论(1)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在缓解患者瘙痒程度、改善睡眠、减轻患者皮损肥厚、苔藓化程度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药氯雷他定组,能够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2)养血祛风汤可能通过减少湿疹过程中大鼠血清IL-1 P、IL-6等炎症因子释放,减轻体内的炎症反应;通过上调角质细胞中Claudin-1、ZO-1的水平,达到修护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