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骼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晚期脊柱强直、关节畸形,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影响着病人的生存质量。本病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其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因素有关。腰背痛、晨僵、腰椎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少为本病的典型症状;早期有厌食、低热、乏力、消瘦和贫血等。常规实验室检查对AS无特异性,血沉、C-反应蛋白、IgA检测可用于病情活动性估计和疗效判定。AS尚乏特异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广泛应用于控制临床症状,但不能控制病情发展;甲氨喋吟和柳氮磺胺吡啶是目前尚有争议的改变病情药,此类药物均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不利于长期治疗。 本文综述了古今中医药对AS在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药、药理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认为AS的发生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反复感受风寒湿邪,在病变的发展和转归中,外邪与内生寒热湿邪、痰浊瘀血相合为病。寒热错杂、阴阳失衡、虚实相兼是其主要病理特点。治疗当以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为原则。通痹灵以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研制而成,具有祛风除湿、散寒通阳、滋阴清热、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功。以往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的临床研究表明,通痹灵治疗AS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消炎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体质和骨质保护作用。长期观察无明显毒副作用。前期实验研究亦表明:通痹灵不仅能减轻AA大鼠的慢性关节炎症反应,而且对AA大鼠趾关节的骨质破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滑膜细胞IL-1β、TNF-α和炎症介质PGE2的产生,抑制了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实现的。 本研究进一步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双模拟的方法对通痹灵治疗AS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以消炎痛为对照药,对AS活动期患者疼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离、 胸扩张度、枕墙距、整体关节功能指数及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 应蛋白、血小板数量、免疫球蛋白、骰骼关节X线积分等项目进行 观察。结果表明:!.通痹灵组总有效率为94.4%,消炎痛组为 78.8%,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痹灵组控 显率为61.1%,消炎痛组为27.3%,控显率通痹灵组优于消炎痛 组0叨.of人 2.通痹灵与消炎痛对 AS均有较好的缓解疼痛的作 用,治疗后积分值明显降低(P<0.01);通痹灵能消除或减轻关节 肿胀,治疗后积分值明显降低(P<0.0】),与消炎痛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显著叩仍.of人而消炎痛对关节肿胀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无 显著差异(P川.05人 通痹灵和消炎痛均能明显缩短晨僵时间 (P<0.of),但两组治疗后比较,通痹灵缩短晨僵时间更为显著 uO.of人 3.通痹灵在增加 Schober试验距离、缩短指地距离和 改善整体功能方面疗效显著(P<0.of);消炎痛组在治疗后能缩短 指地距离(P<0.05),但通痹灵组疗效更为显著(P<0.01)。两组 在改善扩胸度和枕墙距方面,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改善患者整体功能方面,通痹灵组疗效优于消炎痛组(P<0.05)。 4.通痹灵组治疗前后比较:ESR、CRP、PLT以及IgG、IgA、IgM 均显著降低(P<o.01* 而消炎痛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 叩叩.05人且除CRI,外,通痹灵组治疗后与消炎痛组比较差异 显著O叨.of人5.影像学积分比较:治疗前后X线优骼关节积 分值比较,通痹灵组有显著下降o.of),消炎痛组治疗前后比 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初步表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可以 作为AS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之一。 本试验结果表明:通痹灵对AS具有消肿止痛,迅速改善AS临 床症状、体征和实验指标的作用,同时对AS骨质损害具有保护作 用,显示通痹灵对AS近期疗效理想。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抗炎 镇痛、调节免疫功能及消除炎症介质等多途径、多环节联合作用的 结果:对其远期疗效的观察有待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