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政府决策和执行过程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力相互作用而不断消长的过程。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国政治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为社会构成主体的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农民政治参与的演进和发展反映了我国社会民主建设的历史轨迹,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整体状况。我国是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农业大国,现代化赶超的压力环境决定了对权威政府的要求,建国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权力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权力不断向社会扩展和延伸。特别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使国家权力完全控制了乡村社会,高度集权化的乡村行政体制和政治格局不仅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停滞,也造成了乡村社会结构的高度同质化,湮没了农民的个体权利和主体意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冲击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回归,实现了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放权;村民自治的实施适应了农民的政治参与要求,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实现了国家在政治领域的放权;“乡政村治”格局填补了人民公社瓦解后的权力真空,使农民摆脱了对行政权力的依赖,实现了国家权力从乡村社会的收缩;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农民的权利观念、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并带来了农民利益的多元化和政治参与的自主化。在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农民的政治参与,加强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对保障农村的政治稳定、加速基层政治民主建设步伐以及推动政府职能和角色的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宏观层面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着手,遵循比较分析的研究路径,在乡村行政体制变迁的框架内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进行研究:在回顾建国后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对改革开放前后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两种乡村政治体制下农民政治参与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农民政治参与与乡村体制变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着重从农村经济发展、参与主体培育、参与制度完善和行政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提出改善农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