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赋这一文学形式从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分析鲍照所作之赋的大环境。汉代大一统的局面使描写既具有歌功颂德,又具有讽刺意味的汉大赋盛行,时局的更替使记录征行的抒情小赋在汉末开始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咏物赋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文人集体创作赋作以骋其才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文人以物喻人来抒发其志的特点。且赋的篇幅逐渐向精致发展,语言也从汉赋的多生僻字向浅显易懂发展,尤其注重声律与文采的使用。南朝时期统治者与文人都有创作赋的记录,表现了当时赋的繁荣。第二部分主要概述鲍照生平及对鲍照赋的源流做一个系统的梳理。鲍照出身寒门,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表述自己低微的身世和地位。鲍照远承《诗经》、楚辞,近承建安风骨,对《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楚辞的香草美人传统和句式的运用,以及建安风骨的慷慨任气使才的写作风格都有所继承和发扬,将《芜城赋》与鲍照对建安风骨的继承结合分析。对鲍照生平和鲍照赋源流的概述在于发现鲍照赋所体现的独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第三部分对鲍照赋中所体现的思想做出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以及玄学之间相互交融。刘宋时期统治者对儒释玄的提倡体现在对文学馆、儒学馆、史学馆以及玄学馆的建立上。文人与佛教徒交往甚密,体现在文章中的便是对佛教词汇、思想的运用。儒家的入世精神影响着有着对建功立业渴望的文人。文章重在探讨鲍照赋从侧面反映的对儒家、道家、佛家以及玄学的认识。对于道家“自然”观点以及对自然法则的认知,儒家入世精神在赋中的具体表现以及佛家的境界论和玄学对于山水之于鲍照之赋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对鲍照赋的内容与艺术特色做出概括。鲍照赋共十篇,有咏物赋与抒情赋之分。在这些赋中,鲍照表现了对于位居下僚与不得志的苦闷,表达了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对于盛衰有时,天命不可违的感悟。其艺术特色在于将山水诗中景物的描写与赋中山水的描写相结合,创造了如“惊沙”、“飞蓬”等一系列带有主观色彩的意象,表现手法夸张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旨在将鲍照赋与其他作家所作的作品做出比较,如《芙蓉赋》将之于曹植《芙蓉赋》,江淹《莲花赋》作比较,试图从纵向的赋的发展史上对鲍照之赋有新的认识。第五部分作为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在于评价鲍照之赋对于后世的影响。历来文学家总是把关注点放在鲍照的诗歌上面,但是观之鲍照之赋,对鲍照诗歌的评价也可以评论其赋。在赋中所创造的意象与语言在当时也是一个奇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