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以美国纽约州立宾汉顿大学和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_yv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的作用将更为重要。在我国,外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外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前景也决定了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但经过多年的大学外语学习之后,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际的应用中表现得并不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发展语言能力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而这一问题在大学外语的课程设置中存在,而且没有能够解决。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重要。就目前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而言,“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影响着国际交流和实际应用,所以需要改进。   本论文通过两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的对比,找出了其不同点,指出了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必须以学生需要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主旨来设置。课程设置是一个涵盖教学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庞大的计划系统。作者对课程设置的目标,实施方式,评价展开了讨论,找出了我国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的问题和对策,课程设置强调交际能力,强调可行性。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依据学生需求来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实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切实满足学生需求。   根据美国的某一大学和中国的某一大学的课程设置,经过两个月的课堂观摩对比了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在外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目标学校分别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大学和中国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研究对象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新生和中国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大一臧族新生,两个比较对象都是新生而且都是作为外语的非本土语言的学习者。通过比较发现,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而且从美国宾汉顿的大学课程设置中获益良多。论文比较从第三章开始,第三章介绍了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更为全面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首先,比较了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体系;其次,比较了两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次,讨论了两大学的外语课程设置的存在差别的原因;最后,为了提高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旨在为了提高交际能力,大学外语课程设置需要提高。对于提高课程设置从三个层面来讲,第一个是需求分析,第二个是方法,第三个是目标。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交际法的广泛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日益被取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哑巴”或“聋子”。交际法的运用使这一局面有所改善。学生在听、说、读、写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地区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其中也不乏有语言的交流。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两种或者更多的语码,从而成为了双语者或
佛经翻译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序幕,至唐代译经事业达到了顶峰,迎来了我国佛经翻译之全盛时期。在这一阶段,统治阶级对译经活动不同程度的支持与赞助便决定着佛教以及
英国作家大卫·赫伯特·劳伦斯也许是20世纪最受争议的小说家之一。之所以能引起历代评论家的广泛争议,主要是由于他作品力图传达的主题与传统小说主题大相径庭。他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