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的作用将更为重要。在我国,外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外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前景也决定了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但经过多年的大学外语学习之后,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际的应用中表现得并不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发展语言能力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而这一问题在大学外语的课程设置中存在,而且没有能够解决。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重要。就目前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而言,“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影响着国际交流和实际应用,所以需要改进。
本论文通过两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的对比,找出了其不同点,指出了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必须以学生需要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主旨来设置。课程设置是一个涵盖教学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庞大的计划系统。作者对课程设置的目标,实施方式,评价展开了讨论,找出了我国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的问题和对策,课程设置强调交际能力,强调可行性。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依据学生需求来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实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切实满足学生需求。
根据美国的某一大学和中国的某一大学的课程设置,经过两个月的课堂观摩对比了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在外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目标学校分别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大学和中国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研究对象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新生和中国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大一臧族新生,两个比较对象都是新生而且都是作为外语的非本土语言的学习者。通过比较发现,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而且从美国宾汉顿的大学课程设置中获益良多。论文比较从第三章开始,第三章介绍了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更为全面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首先,比较了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体系;其次,比较了两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次,讨论了两大学的外语课程设置的存在差别的原因;最后,为了提高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旨在为了提高交际能力,大学外语课程设置需要提高。对于提高课程设置从三个层面来讲,第一个是需求分析,第二个是方法,第三个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