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知识网络结构及编辑行为模式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理解大规模知识网络的发展规律,对于知识的创新和增长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社区之一,维基百科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大型知识网络社区。与传统百科全书的专家编纂模式不同之处在于,维基百科是由广大志愿者自发参与编辑的,这种自组织式的群体知识构建行为受到了许多科研学者的关注。随着知识的爆发性增长,自组织的群体知识构建模式将成为知识整合的重要方式之一,理解维基百科中的知识构建机制对于人类社会中知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维基百科的链接结构的良好程度影响着知识的检索效率和维基百科的发展,而现有文献对维基百科链接网络的形成过程缺少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英文维基百科生物类别的条目链接网络为例,从微观角度清晰地展现了知识链接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说明了群体知识组织模式的特征。而人在知识空间的迁移模式不仅与知识链接结构的形成息息相关,也是群体知识构建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有研究对编辑群体的行为分析不仅割裂了其与知识结构的关联,也忽略了人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便对编辑者的主观编辑倾向进行了定量的刻画,试图通过对编辑者群体在知识网络中的转移和返回倾向的分析来展现不同角色在群体知识构建过程中起到的作用。(1)本文通过对英文维基百科生物类别下的条目链接网络的结构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清晰直观地展现了群体知识构建的结果。研究发现,从整体的静态结构来看,这个知识链接网络是一个高度模块化的小世界网络,网络中的核心节点聚集大量边缘节点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知识社区,并通过多元俱乐部条目节点连接各个社区形成了网络的骨架,而其余的低度低参与系数节点则填充于网络中,影响着网络的规模。从网络的演化过程来看,网络结构的形成是由局部向全局扩张的,网络最初涌现的各个知识模块独立发展,随后通过多元俱乐部节点的连接逐渐形成一个结构清晰的大规模知识链接网络。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中不同节点的功能和作用,清晰描述了以往研究中未曾展现的维基百科链接网络的具体形貌,并以这个知识链接网络的形成过程为例展现了高效的群体知识构建过程,发现人的知识组织方式与高效的脑网络结构有着相似之处。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知识整合的高效率模式,对于其他大型知识社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2)本文通过引入空间行为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定量地分析了编辑者在知识空间的迁移模式。本文以知识链接网络作为地图,定义了知识节点之间的距离,并分析了在生物类别下进行编辑活动的不同编辑者的兴趣转移模式,而后从编辑能力异质性、主题相似性编辑倾向和近因性编辑倾向三个角度分析了影响编辑者转移行为的核心因素。发现高频次的编辑者转移的倾向更高,且多在主题相近的条目间转移。此外,本文还发现编辑者非常关注近期编辑过的条目,并且对不同条目进行编辑的次数是不同的,这种异质性的编辑频次和近因性倾向相互影响,促使编辑者不断地返回刚编辑过的条目中,最终完善和提高了条目的质量。而维基百科中由人控制的机器人编辑助手展现了与人类编辑者相似的转移倾向,但由于两者工作内容的差异,机器人编辑助手在主题相近的条目间转移的概率更高,且近因性倾向要远低于人类编辑者。机器人多是进行批量维护工作,而人类编辑者更关注条目内容的完善,两者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了维基百科的发展以及条目链接知识网络的扩张和演化。本文展现了不同编辑群体在知识空间迁移模式的差异,这有助于协调并充分发挥不同群体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对提高知识构建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近年来,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如卵黄抗体和溶菌酶等被广泛添加于食品、药品当中,对于此类物质的常见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印迹(Western Bolt,WB)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但存在检测成本高、检测时间长等问题,且由于大多数食品样品中的成分较为复杂,使得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多存在稳定性差和灵敏度欠佳等不足。因此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数据的存储量日趋增加,如何科学解决海量图像数据的存储问题,能够快速地发现和提取图像的特征,并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检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
自2015年我国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目前均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然而,由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大作物病害,每年都会给马铃薯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当前,马铃薯生产中主要采用喷洒化学农药或培育抗病品种等方式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但是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使致病疫霉产生了抗药性;同时,化
渤海SZ油田水驱开发后期,地下流场分布复杂,不同区域动用效果差异性明显,有必要对储层渗流场实施精细调控,以实现均衡驱替提高开发效果。注采井间流线分布能够直观地反映储层
本文主要利用G0G方案(即散射T矩阵的基本单元pair susceptibility由无相互作用格林函数G0和有相互作用格林函数G组成)的配对涨落理论研究了混合维度粒子数极化超冷原子费米子
高压输电塔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关系着电力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复杂,高压输电塔不可避免架设在山脊、陡坡边缘上,这些区域在外界因素诱发下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从而威胁到电力杆塔的稳定性,导致电力杆塔倾斜、断线以及跳闸等电网事故。工程实践证明,外界诱发因素包括工程开挖、风雪荷载以及降雨作用会不同程度的威胁到电力杆塔基础的稳定性。基于这一问题,本文以国家电网800k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经济、政治地位重要,不仅是“长吉图”经济圈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外经贸的重要进出口。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经济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穴割治与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对湿热浸淫型亚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湿热浸淫型亚急性湿疹提供更优方案。方法:招募湿热浸淫型亚急性湿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耳穴割治,先针刺患者双侧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再行耳穴割治(取一侧肾上腺、内分泌),针刺每周持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耳穴割治每周首次针刺结束后进行,每周
碳酸二甲酯和乙醇均是极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碳酸二甲酯和乙醇形成的共沸物是典型的二元共沸物系,常规方法无法将其分离。近年来,离子液体作
背景再灌注治疗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方法,但再灌注治疗则会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I/R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的心肌在冠状动脉再通术后导致心肌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缺血的心肌恢复血液供应后,心肌细胞在形态、功能、代谢、电生理学表现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损伤表现,从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术后致死的主要原因。I/R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