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十年来,研究者们对视觉工作记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对视觉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Vogel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在Nature上先后发表了数篇关于视觉工作记忆个体差异的研究,得到了心理学界极大的重视,同时引导了研究视觉工作记忆个体差异的热潮,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相似性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心理表征之间的心理临近度或者接近性。最近几十年,心理学家对客体相似性对记忆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客体相似性的认识,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视觉信息的相似性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倍受研究者的关注,但研究结果存在着争议,相似性效应的产生机制仍不清楚。并且以往的研究中尚未见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相似性效应。有研究者提出客体相似性出现积极效应的原因之一是相似性减少了记忆负荷(Judit Mate&Josep Baque,2009),由于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客体型/空间型)在加工高/低负荷任务时存在差异(李寿欣,宫大志,2009,2011),因此,从个体差异角度探讨客体相似性效应,将为相似性效应产生机制提供新的证据。本研究从行为和脑电两方面探讨了客体颜色的相似性对客体型—空间型不同认知方式个体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从行为层面上,采用整体检测的变化觉察范式考察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加工相似/不相似颜色特征的客体信息时存在的行为差异。采用2(认知方式:客体型,空间型)×2(延时:短,长)×2(相似性:相似,不相似)三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认知方式为被试间因素,相似性和延时为被试内因素,被试反应正确率为因变量。实验二从脑机制层面,采用整体检测的变化觉察范式考察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加工相似/不相似颜色特征的客体信息时存在的大脑动态激活模式差异。采用2(相似性:相似,不相似)×2(认知方式:客体型,空间型)二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认知方式为被试间因素,相似性为被试内因素,行为指标为被试反应正确率,脑电指标为P300波峰、潜伏期和sp的平均波幅。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客体(颜色)工作记忆中,刺激呈现后的最初几秒内客体颜色的相似性表现出积极效应,即相似颜色的记忆成绩好于不相似颜色。2、与空间型个体相比,客体型个体对颜色不相似特征的保持更稳定。3、客体型个体对不相似颜色特征的保持阶段,投入的心理资源量大于空间型个体。4、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不同相似性客体的工作记忆表征的脑机制存在差异。在客体特征的保持阶段,对于颜色不相似客体任务,客体型个体在左前额区的激活强度显著高于空间型个体,而在完成颜色相似客体任务时,并没有出现这种差异。5、客体型个体完成不同颜色相似性客体任务存在脑机制差异,表现在完成颜色不相似任务时,在信息保持阶段左前额区的激活强度显著高于颜色相似任务,表明客体相似性产生积极效应的原因是相似特征降低了加工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