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冷凝过程微尺度特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fsdgv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气滴状冷凝传热因其较高的传热系数而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对其过程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本质机理,这对于冷凝传热传质的强化和过程系统节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蒸气冷凝过程的微观尺度特性,包括空间微尺度和时间微尺度,以及微通道(空间尺寸微细化)内蒸气冷凝压降特性。根据核化过程的基本特征,本文引入分子团聚理论,建立了蒸气冷凝的分子团聚物理模型,对于冷凝表面上初始液滴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描述:蒸气冷凝核化发生之前,蒸气分子在靠近冷凝壁面的蒸气主体中首先发生团聚,形成团聚体的特征尺寸分布,然后这些夹杂有大量团聚体的蒸气与冷凝壁面接触并在随机位置上发生沉积;沉积后的团聚体能量并未立即湮灭,它们会在冷凝壁面上的一个范围内发生徙动,徙动过程中会与其它团聚体发生融合生长,形成新的体积较大的团聚体(微液滴),并最终停止在其徒动范围内的某一个高能点或表面缺陷处(即核化点)。在上述过程中,这些团聚体表面上始终伴随着蒸气分子或更小团聚体的冷凝与蒸发过程;如果停留在核化点上的微液滴尺寸大于或等于传统滴状冷凝理论定义的最小液滴半径,就形成了冷凝核化中心并逐渐长大,之后的过程就可以用传统滴状冷凝理论进行描述。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近冷凝壁面的一个薄层内的水蒸气分子的降温过程中团聚体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为了证明上述物理模型的合理性,本文首先利用高速摄像和显微技术研究了湿空气露点冷凝的初始过程,分析了冷凝表面上发生明显合并现象之前,半径约为数个微米的液滴尺寸分布特征,发现其符合气相主体中分子团聚体的特征尺寸分布即对数正态分布;然后对文献中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得到的水蒸气在金属镁膜表面上的初始冷凝图像进行分析,得到了半径为数个纳米的滴状冷凝初始液滴的尺寸分布,发现该分布同样满足对数正态函数,从而说明滴状冷凝中从刚刚形成的初始液滴至合并发生之前的小于临界半径的液滴都符合对数正态尺寸分布,揭示了蒸气初始冷凝过程的空间微尺度特征,并根据分子团聚理论印证了蒸气主体中的分子团聚体的存在,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蒸气冷凝分子团聚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另外,对比不同润湿性表面上的初始露点冷凝过程图像发现,滴状冷凝和膜状冷凝的初始时刻都是“滴状”的,这一现象进一步说明了本文提出的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当表面上发生液滴合并之后,其间的差异才表现出来:在疏水表面上,合并后的液滴接触线可以很快地恢复到圆形,而在亲水表面上,合并后的液滴接触线则被滞留在发生合并的位置,最终也呈现出多种不规则形状,表明宏观冷凝形态是由液—固界面效应所决定的,当液—固相间作用力大于液体表面张力时,最终会形成膜状冷凝;反之则形成滴状冷凝,液—固界面效应是通过影响冷凝液接触线的运动行为来决定最终冷凝形态的。本文研究了初始滴状冷凝过程中第一个子循环内的表面液滴尺寸分布的依时性变化,揭示了蒸气初始冷凝过程的时间微尺度特征:冷凝表面上的初始液滴从形成伊始至合并发生之前的第一代液滴都具有对数正态分布特征,尺寸分布图上存在一个数量峰值;随着液滴逐渐长大并发生合并,第一代液滴数量峰的位置向液滴尺寸更大的方向移动并伴随着峰值的减小,与此同时液滴合并产生的空白表面上重新发生核化,大量第二代液滴形成,在最小液滴的位置处组成了另一个数量峰,此时表面上液滴尺寸呈双峰分布;最后冷凝过程逐渐趋于稳定状态,第一个数量峰最终由于液滴合并而逐渐消失,而第二个数量峰则由于冷凝表面上不断有空白表面出现而得以保留并相对稳定,此时冷凝表面上的液滴尺寸分布呈现经典滴状冷凝理论描述的指数分布。另外通过对不同压力蒸气在由空气自然对流冷却的聚碳酸酯表面上冷凝过程图像的表观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瞬态冷凝传热速率不同于稳定滴状冷凝传热随压力升高而增大的规律,存在有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的波动特征。对于微小冷凝空间对冷凝过程及其特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平行多微通道入口突缩压降和微通道内的冷凝摩擦压降。对比实验测定的压缩空气突缩压降数据和常用的突缩压力损失系数关联式计算结果发现,现有的针对常规尺寸和微小尺寸的单通道突缩压力损失系数计算关联式都不能对其进行很好地预测。本文基于压缩空气的压降数据得到了突缩压力损失系数与单个通道内空气流动Re数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回归了无因次关联式(Re数范围:3100~19000),该关联式同样可以较好地预测水蒸气单相流动突缩压力损失系数。对于微通道内的蒸气冷凝摩擦压降,本文对较为常用的三个模型(Koyama等,Garimella等和Cavallini等)对于相同尺寸单微通道内不同工质(R134a, NH3, FC-72和水蒸气)在不同质量通量(100,300,500和700 kg·m-2·s-1)时的冷凝摩擦压降梯度随蒸气干度变化的预测进行了对比,发现之间差异较大。本文在新搭建的微通道冷凝实验台上,测定了FC-72 (140~750kg·m-2·s-1)和水蒸气(80~200kg·m-2·s-1)的冷凝摩擦压降,并与上述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Cavallini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FC-72的微通道冷凝摩擦压降;Koyama和Garimella模型则可以较好地描述水蒸气的微通道冷凝摩擦压降。最后本文对Koyama模型进行了修正使其同时适用于FC-72和水蒸气的微通道内冷凝摩擦压降预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扩张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至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的住院患儿,以及中文数据库中,1990年至今病例数
目的探讨老年复视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老年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0岁40例复视的老年人采用同视机、红玻片、三棱镜及Hess屏等方法对等方法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居各种死因首位。而心电异常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有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体积大、导联多、功
近年来,好莱坞超级英雄题材电影创造的票房奇迹及周边产业的吸金能力令世人瞩目。超级英雄影片的故事结构每一个观众都熟稔于心,人物设置、情节设计往往也鲜有新意。作为一种
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新时代高校的内涵式发展,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文章通过对中国高校内部审计多年的实践对比思考,并结合高
为探讨雾化吸入鱼腥草提取液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雾化吸入鱼腥草提取液,而对照组则吸入雾化生理盐水。14d后处死动物,观察免疫指标,结果实
解决目前S、R、B型热电偶高温下强度不足,再结晶快,抗污染能力差等主要缺点是实现大幅度提高器件的使用温度和寿命,削减线径,节约贵金属的迫切需要。氧化锆颗粒弥散强化型铂
<正>TIPS:个人说明:姓名:刘鲲身高:181cm籍贯:江苏星座:魔蝎座兴趣爱好:藏书,徒步旅行进厦航时间:1999.6职务:乘务班长所获得的成绩(奖项):2000年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安全员复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长三角地区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需求、开发与利用途径、实施效果等进行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高校特色课程内容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学生倾向于开发休闲体
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录像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比较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2001版、2003版的基础上,对世界艺术体操创新发展的趋势进行探析。结果表明,艺术体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