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音韵画一》是清末杨志体所著的一部反映四川方言的等韵化韵书。其目的是针对当时韵书混杂而对时音所做的一种规范化整理。是书作者审音精细,在编撰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目前学术界关注不够,相关研究不充分,有必要对该韵书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综合运用内部分析、文献考证、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从文献和语言两方面对该韵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考察其声、韵、调系统的基础上,与现代岷江小片的语音系统进行对比,明确其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韵画一》是清末杨志体所著的一部反映四川方言的等韵化韵书。其目的是针对当时韵书混杂而对时音所做的一种规范化整理。是书作者审音精细,在编撰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目前学术界关注不够,相关研究不充分,有必要对该韵书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综合运用内部分析、文献考证、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从文献和语言两方面对该韵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考察其声、韵、调系统的基础上,与现代岷江小片的语音系统进行对比,明确其语音发展演变规律的同时,进一步确立了《音韵画一》的语音基础。对于了解西南官话中入声独立的岷江小片在清末的语音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本章从选题来源、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目的及意义四方面进行介绍和阐释。第一章《音韵画一》的编撰。首先对《音韵画一》的作者、成书时间、版本、体例及术语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介绍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韵书作者写作动机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该韵书在编撰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音学思想,主要为:语音演变、阴阳五行、重“音”轻“字”及“声介合母”等音学观念。第二章《音韵画一》声母系统。首先对《音韵画一》的声母系统进行概介,其后着重对其中各组声母的中古来源进行较为细致地分析,并结合现代四川方言构拟《音韵画一》的声母系统。由此进一步探讨《音韵画一》的声母特点,主要体现在:全浊声母清音化、零声母扩大化等几方面。此外,从相合声母的互补和对立关系对《音韵画一》的“声介合母”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第三章《音韵画一》韵母系统。首先对该书韵母系统概况进行介绍,接着讨论各组韵部自中古到《音韵画一》的演变,并构拟其韵母系统,进而归纳其韵母特点,主要体现在:闭口韵消失、部分[-η]尾与[-n]尾合流、果摄的歌戈二韵不分等。第四章《音韵画一》声调系统。本章从声调系统概况及声调特点两方面进行讨论。《音韵画一》有先平、后平,上声、去声及入声五个声调,其声调特点体现在平分阴阳、部分全浊上声字变去声、入声调保留三方面。第五章《音韵画一》语音基础考论。首先确认该书语音系统与岷江小片关系,再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对《音韵画一》、射洪方言和纳溪方言音系进行比较,总结三者之间的异同。研究表明:《音韵画一》的语音基础是射洪方言。
其他文献
<正>创新“云”工作室开发成员智力资源,运用集体智慧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挖掘人才、培养人才,通过不同形式激发成员的爱企、爱岗、敬业、奉献热情,增强成员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为企业奉献力量。
在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数据要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激活数据要素市场新活力,释放数据要素市场新动能,将数据要素纳入到收入分配框架中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面临三重困境,即数据权属关系界定不清晰的权属界定困境,非劳动收入分配主体不明的收入分配困境,非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的数据鸿沟困境。因此,只有实现数据要
在小学开设编程课程,需要构建编程课程体系,必修课程夯实小学编程教育基础,选修课程实现小学编程教学因材施教。同时编程教学中需要选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编程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前进行特殊人才的启蒙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依托中国科学院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硫添加(0、1、2、5、10、15、20、50 g·m-2·a-1)试验平台,分析了表土磷组分的变化动态,测定了土壤无机磷组分(Ca2-P、Ca8-P、Al-P、Fe-P、Ca10-P、O-P)和有机磷组分(按照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活性有机磷、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研究了外源硫添加对草原土壤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硫添加量
赣江源水源涵养林是赣江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为了评价并预测经过改造的低效林和残次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及改造后期效果,采用样地比较法在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针叶林和阔叶林内,通过空间代时间的研究方法,以马尾松和木荷的复合林分、杉木阔叶树复合林和阔叶林为参照,作为改造针叶林分在未来时间维度上演替进程中发育形成的目标林分,研究改造针叶林分与参照林分生态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改造林分林下植被覆盖度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对于教育的可供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教育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未来教育将实现全景式变革,转型成功的理想图鉴包括三重境界:基础设施升级、学习方式变革和教育流程再造。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技术可供的创新性社会变革注定不会是一场顺利的征程,技术与教育主体的交互作用受到多重要素的影响,相应的困难和障碍也接踵而至。表层困难主要来自技术可供的功能性障碍,即教育新基建中人、财、物的限制
目前,虽然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编程教育多将重心放在训练儿童的编码操作技能,忽视了编程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而偏离了儿童编程教育的本真之意,而探索创生多元化的编程教学方式以发展儿童编程思维才是儿童编程教育的价值所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编程发展历史和教学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出“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理念,并对其概念内涵与教育价值展开论述;然后文章以建造主义为理论视角并以活动理论作为
【目的】为农业生产中秸秆等的资源化利用及广辟磷源、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不同物料(紫云英秸秆、油菜秸秆、400℃稻壳生物质炭、700℃稻壳生物质炭、无机磷肥)等磷量添加入土壤,进行18周恒温培养试验;采用土壤颗粒有机质分离法与修正的Hedley化学连续浸提法相结合,研究物料磷素释放动态与土壤磷素形态响应转化机制。【结果】(1)紫云英秸秆添加入土壤腐解后,有最高的磷素释放率,达95.
信息技术手段的跨学科应用已相当普遍,其所体现出的教育实用价值、教育启发意义至关重要,教育信息化使得各学科课程知识的创新、融合、实践、应用愈发“立体”和“鲜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信息技术和创客素材,结合学科知识进行了一次图形化编程项目的综合教学设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