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ZFPM2-AS1和XIST在胃癌分子诊断中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w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全球巨大医疗负担。由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存在,仅中国的胃癌患者就占世界胃癌患者的42%,而相比于日本和韩国的胃癌诊断率(30%-50%),中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不到20%。近年来,虽然先进的治疗手段不断出现,但由于早期胃癌症状隐匿,使得胃癌早期诊断的局限性成为影响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现有传统胃癌标志物如CA12-5、CA72-4、CA19-9、CEA和CA15-3的特异性或敏感性较低。因此,开发新的胃癌无创诊断生物标志物势在必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其在众多生命活动中主要发挥调控作用。近年来,LncRNA成为肿瘤发生发展研究热点,现有证据表明,LncRNA可作为理想的胃癌肿瘤标志物。虽然在以往的研究里,胃癌组织中的LncRNA已被广泛研讨,但外周血中的循环Lnc RNA对于胃癌分子诊断的意义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血浆中的Lnc RNA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诊、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血浆标本100例(其中包括同一患者术前术后配对血浆样本20例),同时期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项目未见明显异常的健康对照患者血浆标本90例,同时期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病理证实为胃早期癌患者血浆标本20例。采用Q-RT PCR的方法,以经预实验筛选出的LncRNA ZFPM2-AS1和LncRNA XIST作为目的基因,以GAPDH为内参基因,用2-??CT方法衡量ZFPM2-AS1和XIST在胃癌组、早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相对表达量以及术前术后两种Lnc RNA的相对表达量。收集胃癌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并探讨ZFPM2-AS1和XIST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潜在关系。同时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胃癌组患者传统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A 15-3和CA 72-4的含量,行诊断试验计算受试者工作效应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血浆中ZFPM2-AS1和XIST作为胃癌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及Graphpad5.0进行分析,组间差异的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健康对照相比,胃癌组患者和胃早癌组患者血浆中ZFPM2-AS1(P<0.01)和XIST(P<0.00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健康对照组、胃早癌组、胃癌组ZFPM2-AS1和XIST相对表达量均逐渐升高。2.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血浆中XIST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3.除TNM分期外,血浆ZFPM2-AS1相对表达水平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相关性。在GC患者的I、II、III、IV期中,ZFPM2-AS1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IV期胃癌患者中ZFPM2-AS1的表达水平较I期胃癌患者明显升高(P=0.037)。对于LncRNA XIST,远处转移阳性的患者与远处转移阴性的患者相比有显著高表达(P=0.024)。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中ZFPM2-AS1和XIST的AUC值分别为0.62和0.68,ZFPM2-AS1和XIST的联合AUC值为0.702,相比于传统肿瘤标志物(CA-724 0.67、CEA 0.64、CA-153 0.55、AFP 0.58、CA-199 0.55、CA-125 0.53)较高。结论:血浆中LncRNA ZFPM2-AS1和LncRNA XIST在胃癌分子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或成为胃癌诊断的潜在血浆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RNA结合基序蛋白3(RNA binding motif protein 3,RBM3)是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家族一员,能够保护细胞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正常细胞在受到低温、低氧等刺激时,RBM3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一种含氯有机溶剂类职业毒物,长年的工业生产不当使TCE的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EPA和IARC先后将TCE确定为Ⅰ类人类致癌物,肝脏是TCE中毒
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简称TENG)是利用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效应将环境中的各种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可以作为收集微纳能源的供能器件和自驱动的传感器件。TENG作为一种全新的能源技术,在能源和传感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目前TENG在结构设计和效率提升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通过利用清洁的太阳能是提高TENG输出的一种有效途径,但一般的TEN
本论文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利用具有孤对电子效应的SbⅢ作为杂原子的三缺位锑钨酸盐前驱体与稀土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及不同的氮杂环羧酸配体反应,成功合成了8例有机-无机杂化异金属嵌入锑钨酸盐,并借助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失重分析等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对部分材料的固态荧光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课题不仅为制备新型锑钨酸盐提供了新的合成方法,并且发现有机功能配体在目标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转型加剧,蕴藏在各类行业当中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力日渐弱化,利用职业便利或者违背职业义务实施的犯罪大量涌现。为巩固和补强刑罚执行效果,防
本文是一篇关于英译汉的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材料为《大众科学》的四篇科技类文章,内容涉及人体科学、语言习得与心理认知、虚拟现实技术与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人文与城市发展问题
目的:催产素(oxytocin,OT)是下丘脑分泌的重要脑肠肽之一,除了参与调控能量代谢及摄食行为外,近年来还发现其在胃肠道功能调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肠道OT/OTR信
3-脱氧-D-甘露-2-辛酮糖酸(3-deoxy-D-manno-oct-2-ulosonoic acid,Kdo)是一种独特的位于细菌表面的酸性八碳糖。α-Kdo糖苷常见于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LPS)的核心区域,β-Kdo
目的:骶前肿瘤是发生于直肠和骶骨之间潜在间隙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极低,全世界每年发病率为0.0025%-0.014%。加之其起病隐匿,故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挑战性。本文收集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RBM17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RBM17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情况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对喉癌的发生发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