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全球巨大医疗负担。由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存在,仅中国的胃癌患者就占世界胃癌患者的42%,而相比于日本和韩国的胃癌诊断率(30%-50%),中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不到20%。近年来,虽然先进的治疗手段不断出现,但由于早期胃癌症状隐匿,使得胃癌早期诊断的局限性成为影响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现有传统胃癌标志物如CA12-5、CA72-4、CA19-9、CEA和CA15-3的特异性或敏感性较低。因此,开发新的胃癌无创诊断生物标志物势在必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其在众多生命活动中主要发挥调控作用。近年来,LncRNA成为肿瘤发生发展研究热点,现有证据表明,LncRNA可作为理想的胃癌肿瘤标志物。虽然在以往的研究里,胃癌组织中的LncRNA已被广泛研讨,但外周血中的循环Lnc RNA对于胃癌分子诊断的意义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血浆中的Lnc RNA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诊、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血浆标本100例(其中包括同一患者术前术后配对血浆样本20例),同时期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项目未见明显异常的健康对照患者血浆标本90例,同时期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病理证实为胃早期癌患者血浆标本20例。采用Q-RT PCR的方法,以经预实验筛选出的LncRNA ZFPM2-AS1和LncRNA XIST作为目的基因,以GAPDH为内参基因,用2-??CT方法衡量ZFPM2-AS1和XIST在胃癌组、早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相对表达量以及术前术后两种Lnc RNA的相对表达量。收集胃癌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并探讨ZFPM2-AS1和XIST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潜在关系。同时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胃癌组患者传统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A 15-3和CA 72-4的含量,行诊断试验计算受试者工作效应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血浆中ZFPM2-AS1和XIST作为胃癌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及Graphpad5.0进行分析,组间差异的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健康对照相比,胃癌组患者和胃早癌组患者血浆中ZFPM2-AS1(P<0.01)和XIST(P<0.00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健康对照组、胃早癌组、胃癌组ZFPM2-AS1和XIST相对表达量均逐渐升高。2.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血浆中XIST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3.除TNM分期外,血浆ZFPM2-AS1相对表达水平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相关性。在GC患者的I、II、III、IV期中,ZFPM2-AS1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IV期胃癌患者中ZFPM2-AS1的表达水平较I期胃癌患者明显升高(P=0.037)。对于LncRNA XIST,远处转移阳性的患者与远处转移阴性的患者相比有显著高表达(P=0.024)。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中ZFPM2-AS1和XIST的AUC值分别为0.62和0.68,ZFPM2-AS1和XIST的联合AUC值为0.702,相比于传统肿瘤标志物(CA-724 0.67、CEA 0.64、CA-153 0.55、AFP 0.58、CA-199 0.55、CA-125 0.53)较高。结论:血浆中LncRNA ZFPM2-AS1和LncRNA XIST在胃癌分子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或成为胃癌诊断的潜在血浆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