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遍布于自然界中的有害物质,其对人类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许多国家已将其列为急需治理的污染物。菲作为一类特殊的PAHs,具有多环芳烃的典型结构,因此在对PAHs研究中多以菲研究作为重要依据,对于菲降解的研究有助于菲污染的治理,同时更为其它PAHs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本实验以鄂尔多斯某钻井泥浆池中污泥为来源,从中筛选了两株生长旺盛,菲降解能力强的菌株,分别命名为RB-1和RB-2,通过对两株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的初步鉴定,以及菌株生理生化反应结果,最终确定菌株RB-1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菌株RB-2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实验确定菌株RB-1和RB-2降解菲的最适浓度为0.3g/L,两株菌的最适菲降解温度为36℃,菌株最适菲降解pH为7.0,菌株RB-1和菌株RB-2的最适生长摇床转速均为200rpm。菌株在菲萘共存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和降解性能测试表明在培养基里适当添加萘,可以提高菌株的降解效率。在添加0.2g/L、0.3g/L浓度的表面活性剂Tween-80时,对于菌株RB-1和RB-2的菲降解能力都有增强,但对于菌株RB-2增强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菌株RB-2本身可以产生类似表面活性剂的代谢产物,所以外加Tween-80的增溶效果并不明显。而在混合菌株共同作用实验中,混合菌株RB-1、RB-2的菲降解率较菌株RB-1和菌株RB-2单独使用都有提高,这可能是混合培养导致了菌株对菲的降解酶和相关的蛋白产生了互相促进的作用。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固定化菌株的最适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固定化菌株在菲浓度为0.3g/L的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36℃,pH为7,摇床转速为200rpm,菌种接种量为5%的条件下降解菲,可得到最大降解效果。最后将固定化菌株与混合菌液按照菲最适降解条件分别添加到含菲的固体培养基和模拟化油泥环境中,检测菌株对菲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菌株比菌液具有更好的降解效果。在模拟环境实验中还发现该菌株不仅对菲有降解能力,且对多环芳烃萘和葸有降解效果,说明菌株有广谱的多环芳烃降解能力。本实验的意义在于不仅对去除污染物中的菲有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可以为其它多环芳烃污染的降解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且通过固定化菌株的模拟实验,为固定化技术在含菲污水降解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