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根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潮流/文化现象。它的发生第一次打破了长期以来社会主义文学由政治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立足本民族传统,学习融合外来文艺经验“写什么”、“怎么写”的一次重大突破。但是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寻根文学的突破所代表的并不是文学对政治的疏离,它是以创作题材对政治表面上的疏离完成对社会主义文艺的探索,而这种疏离在某种程度上开拓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题材范畴,有利于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这种探索是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所需要和认可的。文革后社会主义文艺自上而下的松动,我们用“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替代了过去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文艺方针政策。80年代中后期新观念、新方法的引进促使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等各个领域更加注重文学自觉和文学自身的规律,这种研究方法侧重点的变化导致我们对寻根文学的研究存在一种偏颇:更多注重对寻根文学发生的文学/文化这个内部规律的探讨,而忽略了对寻根文学生成的政治语境的探讨。在对80年代的文学政治语境作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新时期文学面临着“建设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和“走向世界”的焦虑,这是促使“作家寻根”的一个根本原因。通过对“西方现代派与寻根”进行对照,我们发现“西方现代派和寻根”都有一个政治语境下引进/继承和规约的相似命运,西方现代派的被规约恰恰构成寻根文学发生的政治背景。在对寻根与拉美文学关系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历来被批评话语所津津乐道影响“寻根”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且与85“寻根”小说潮几乎是同步中国的拉美文学巨著《百年孤独》进入中国的政治原因。这导致中国出现拉美文学热,导致批评话语对“拉美与寻根”影响批评的建立。任何文学的发生都应该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共同完成的。针对寻根文学研究中存在的这种偏颇,我试图从政治语境入手去探讨寻根文学的生成原因,为寻根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正是出于对上面研究的发现、思考和归纳,我以“政治语境下的文学想象”为题,在“重返80年代”这个主题下对寻根文学进行再研究。首先,立足布迪厄“场域也是一个争夺的空间”理论”及安德森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理论,从宏观视角把握80年代文学空间的构成,以及影响80年代文学发展的两大焦虑和党的文艺政策,阐释寻根文学产生的政治原因。其次,依托福柯的谱系学理论,把西方现代派和寻根还原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体系中去探讨,阐释“西方现代派和寻根”80年代上半期在中国引进/继承与规约命运发生的原因,揭示寻根文学发生的政治语境以及寻根文学与建设社会主义文艺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对80年代拉美文学热历史材料的考据和分析,探讨寻根文学与拉美文学热之间关系建构的政治话语逻辑,阐释寻根文学是政治语境下的文学想象,解释寻根文学与拉美文学之间存在的一些历史疑团。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寻根文学”是作家在政治语境引导下自觉的文学想象,是批评家在政治语境引导下对小说潮流的一种归纳性的文学想象。即:寻根文学是政治语境下的文学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