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4月24日正式发布“2011计划”实施方案以鼓励协同创新。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需要跨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的设计创新类学科,建筑系馆作为建筑学专业师生的主要教学场所,其建筑设计该思考如何通过增设交往空间来促进各专业师生间的交流学习和设计创新。本文在国内外建筑系馆交往空间研究综述以及交往空间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可达性、空间句法等相关理论,明晰了自用型、共用型两大类系馆交往空间的特点,进而提出了空间布局、空间模式和空间设施的设计策略。本论文创新点如下:首先,将建筑系馆细化分为自用型及共用型两大类并分别提出设计策略。笔者运用建筑类型学,依据使用人群类型的不同,将建筑系馆分为自用型及共用型两大类,并分别根据其交往人群的类型、交往行为特点确定交流触媒的类型,进而提出设计策略。其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空间的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笔者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及UCL Depthmap软件,分别依据视域(Isovist)、连接度(Connectivity)分析及轴线系统整合度分析(Axis)来研究空间的视线可达性和行为可达性。最后,笔者借助交流触媒概念的引入来优化陌生人群的心理可达性。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系馆及其使用人群的兴趣范围引入交流触媒活动,优化跨专业师生的心理可达性。本论文在理论上为建筑系馆类教学楼的交往空间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为提高交往空间的使用效率以及交往行为发生的频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促进建筑系馆内各专业师生间的交流融合与协同创新提供了新途径。此外,本文在实践应用章节对北工大建筑系馆交往空间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设计策略及具体方案,并进行了方案评价,具有现实层面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