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 PCF算法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无线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可携带、可移动的计算机或工作站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无线局域网(WLAN)以其高灵活性、安装便捷、易于扩展和支持可移动计算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金融、健康、旅馆以及零售业、制造业等各方面。WLAN现有的标准有很多,例如:IEEE802.11、HiperLAN、Bluetooth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EEE 802.11。IEEE 802.11于1999年就公之于众,由于WLAN应用的广泛推广以及用户对WLAN的技术要求日渐提高,IEEE 802.11标准又于2003年进行了部分的修改和更新,但是还是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户对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例如:系统吞吐量、包延迟、抖动以及丢包率等。因此研究如何在复杂多用户的环境下面如何提高无线网络性能便日趋重要。IEEE 802.11MAC中有2种接入方式:一个是DCF,另外一个是PCF。DCF是提供无保证的尽力而为的服务模式,而可选的PCF具有对多媒体数据有QoS性能的保证。PCF机制在多媒体应用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IEEE 802.11协议中各种PCF机制和算法,在深入研究其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修改的无线局域网PCF调度机制,这个机制针对传统的RR问题提出,同时定义了两个算法,一个是最小带宽保障算法,另外一个是差额分享剩余带宽算法,它们确保了在BSS的CFP中有业务的站点可以比较公平的分享一部分带宽,同时又能保证具有QoS需求的站点能得到接入点AP的剩余带宽。本文设计的M-PCF机制,通过NS2进行实验室模拟,得出其端到端的吞吐量、丢包率以及包延迟等QoS性能比传统的PCF轮询算法RR更好,从模拟的角度证明该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推广应用,产生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图像。如何有效地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存储和检索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视化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在工程和计算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仿真领域,可视化技术的引入成了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并得到大力发展。在雷达仿
LDPC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种,它的校验矩阵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其有较好的稀疏性,性能可以接近香农限,最初是在1960s年代由Gallag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由于当时计算能力
空间谱(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雷达、通信、声纳等众多领域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空间谱估计侧重于研究空间多传感器阵列所构成的处理系统对感兴
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频谱资源的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感知“频谱空洞”,并通过机会式的频谱接入和切换实现对频谱空洞的利用,同时不
视频作为多媒体的一个方面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视频的信息量大,占用的带宽也就更高,因此要求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在保证视频解码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MIMO技术已日渐成熟,且已成为LTE/LTE-Advanced中的关键技术。目前LTE标准所支持的最大天线数目为8,其实际的频谱效率仅为5 bps/Hz。Massive MIMO作为MIMO技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简称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系统,以其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高度容错能力等特性,在诸多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各型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基于B/S结构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成为企业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研究热点
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纠错编码是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