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已日益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与民办教育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对1978年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办学范围政策的发展变化以及其变化背后隐含着的政策价值观进行了梳理,试图深刻理解我国民办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并从中得到一些关于民办教育应确立什么样的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未来应该怎么发展的启示。 论文首先论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并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民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办学范围、政策与民办教育政策、价值与教育政策价值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其中尤其指出本文教育政策价值分析所关注的并不是教育政策本身的“价值”,而是教育政策所反映出来的决策者对于教育中各种价值关系和价值问题的认识,对于在教育事务中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鼓励什么或禁止什么的观念,即价值观念。 1978年以来民办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恢复起步阶段(1978——1985)、探索发展阶段(1985——1992)、积极发展和规范阶段(1992至今)。我们以此为框架来讨论民办教育办学范围政策的发展演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大解放,在办学上,恢复了多种形式灵活办学的思想,在这个前提下,民办教育开始在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范围内起步发展。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此政策环境更加宽松,民办教育继续发展,政策上开始突显出民办教育的重点办学范围,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打消了人们认识上的顾虑,经济体制改革遂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民办教育获得了更为宽松的生存环境,并在各个领域全方位展开:学前教育、高级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成为主要办学范围,义务教育阶段作为补充,高等教育也逐步放开。 政策的历史发展,反映了决策主体价值观念的不断变迁。我们从办学范围不断扩大和办学范围有所侧重两个方面来分析,提出了逐渐排除民办教育姓“社”姓“资”的顾虑、对教育属性的认识(从消费性事业到产业)、对民办教育功能的认识(从增 加教育投入到同时增加教育选择)、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现实选择、对义务教育与非 义务教育之经济特征的澄清、对社会需求的认识等多种价值变迁。 从价值分析中我们得出了几点启示及建议:在政策制定方面要根据社会环境,制 定符合国情的民办教育政策;要深刻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其本质,并予以大 力宣传:坚持以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为民办教育实施 的重点,并且继续放开;要允许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现有规模上适度发展;在 “大众化”形势下,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