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一生著述丰富,代表作有小说《背德者》、《梵蒂冈的地窖》、《窄门》、《伪币制造者》、《如果种子不死》等,此外,纪德还写了不少杂文、文学评论、日记等。1947年纪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写道“在纪德的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纪德出生于一个富有的资产阶级家庭,由母亲抚养并给予清教徒似的教育。成年后游历北非,身心发生巨大变化,英国作家王尔德、道格拉斯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对他影响很大,他一反清教徒的禁欲主义,开始追求同性恋生活。 家庭成长环境的复杂,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熏陶使纪德的一生痛苦矛盾,思想极为复杂。他既批判宗教的神秘主义,又对《圣经》痴迷不已无法摆脱浓浓的宗教情结;既沉醉于同性癖恋童癖的不良爱好;又难以完全逃避道德的谴责;既主张人的自然天性的完全解放,又无法抹杀规约存在的意义??在纪德生命的始终,他一直在禁欲主义与享乐主义、精神恋爱与肉体放纵、异性恋与同性恋、人的自然天性与宗教道德约束之间苦苦挣扎。他把这些矛盾冲突考放入文学作品中,企图通过写作“与自我对话”,寻找出路。《背德者》和《窄门》就是此中的代表作。 《背德者》的主人公米歇尔有恋童癖和同性癖,他不断和阿拉伯儿童、农场雇工交往,妻子病重时不陪伴左右照顾,反而出去享受肉欲的快乐,他拒绝传统道德约束追求感官的享乐,对妻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最终加速了妻子的死亡。《窄门》的主人公阿丽莎和热罗姆相爱,期间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或者考验——阿丽莎的母亲与人私奔、妹妹也爱慕热罗姆、热罗姆参军,终于能在一起的时候,阿丽莎却拒绝了爱人的求婚,认为两人应抛弃尘世的幸福,不断修行,在上帝身边团聚。同时,阿丽莎追求的是纯粹的精神恋爱,她藐视肉体的欲望。最后,阿丽莎因压抑情欲在孤独、痛苦中死去。 这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充满了种种二元对立的元素:同性癖和殉道者对立,感官享乐的爱情和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对立,无神论思想和宗教情结的对立,人的自然天性和文明的对立。《背德者》和《窄门》都反应了纪德对宗教、性、自由、规约等问题的思考,但是这些思考却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本论文通过分析《背德者》和《窄门》中二元对立产生的原因,二元对立的具体表现,呈现了殉道者阿丽莎的悲剧色彩,突出了“背德者”的叛逆形象,揭露了作者纪德对宗教教义的藐视,对突破传统道德和文明枷锁、解放人的自然天性的渴望,也反应出纪德对生活本身(“原始”的生活、“自然”的生活,关注身体健康和身体本身的生活)的赞美。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序论简单介绍纪德的生平、作品,并重点介绍“二元对立原则”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应用在文本分析中的研究,包括“二元对立原则”与结构主义语言学,“二元对立原则”与文本分析。 第一章,《背德者》和《窄门》中主人公的宗教信仰、爱情观的二元对立,其实是现实生活中纪德对宗教、性等问题的矛盾观念的反应。本章将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两个方面,分析纪德矛盾思想的成因:纪德所处的时代,政治局势动荡、经济大发展、文化环境多元;纪德的父母性格迥异,成长道路上受到的教育也庞杂多变。 第二章,本章节着重分析两个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对立。一个是同性恋,一个是殉道者;一个追求感官享乐,一个追求纯粹的精神恋爱。通过对比主人公对待肉体欲望、宗教道德,爱情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他们最终截然不同的命运,揭露了纪德的矛盾思想,突出了背德者的叛逆形象。 第三章,一方面是道德的约束、另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天性,违背了道德将受到外界甚至内心的谴责,而违背了自己的心却使生存的意义出现了危机,对生命本身的崇高产生怀疑,这是文本主人公的矛盾心理,也是文本作者纪德的矛盾心理。本章节将分析两部小说主人公对上帝存在与否的不同看法、对自然天性和道德的不同取舍,探索纪德在自由和规约之间的选择,探讨纪德享受生活、体验幸福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