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阉割”引入中国的法律探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阉割”在目前性暴力犯罪愈发增多的国际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阉割”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不论在理论层面亦或是实践操作层面都日趋完善,论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论文开始论述了法学视角下的“化学阉割”。“化学阉割”是一种内分泌治疗,又称药物去势,是以性腺刺激激素抑制剂注入罪犯体内,令其失去性冲动,令男性独有的人体反应消失。绝大多数的国家将“化学阉割”的性质定义为一种治疗疗法,符合特定条件的性犯罪者自愿接受此疗法获得“缓刑”或者“减刑”,并通过佩戴电子脚环以及辅助定期心理治疗等方式。“化学阉割”与物理阉割有着本质区别,物理阉割和中国古代的宫刑类似,直接将惩罚工具作用于生殖器,过程非常残忍,而“化学阉割”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注射或者口服药物达到抑制激素分泌,最终达到控制犯罪的目的,其与物理阉割完全不同。“化学阉割”起源于最早治疗同性恋者,20世纪60年代,德国内科医生、美国学者研发出药物来医治男性性欲倒错症、同性恋者都获得了成功,美国最早采用了这些治疗方法来应对性变态者并纳入法律体系,逐渐美国大部分的州都出台法律规定了“化学阉割”。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将“化学阉割”适用对象主要针对侵犯未成年人的罪犯,特别那些患有恋童癖的性犯罪累犯、对亲属采取暴力手段的性犯罪人以及有多次性犯罪前科的人。“化学阉割”的适用条件以美国为例,接受治疗的对象不仅要定期进行药物注射,还要佩戴电子定位装置,甚至还会在社区公告,政府提供相关犯罪档案查询。  “化学阉割”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支持“化学阉割”疗法的国家以美国、韩国、波兰等为代表,这些国家认为从刑法理念的进步、医疗效果的显著、对极端性变态者有必要实施“化学阉割”这三个方面考虑,“化学阉割”不仅能有效降低性暴力犯罪率而且有很好的犯罪预防功能,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也效果比较显著。反对“化学阉割”疗法的国家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主,反对“化学阉割”的国家基于人权层面、犯罪原因、药物疗效、报复主义这几方面原因,他们认为现有实践数据无法证明“化学阉割”的有效性,甚至可能会产生报复社会的不良后果。最后对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总结,虽然支持者和反对者的理由都很充分,但是性暴力犯罪增多的趋势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权衡之下采取“化学阉割”利大于弊。  我国具备引入“化学阉割”疗法的条件。在当代中国,性犯罪现状非常严峻,这为我国引入“化学阉割”疗法的奠定了实证基础;而伦理道德的延续、刑罚理念的变革、监狱矫正单一的风险、人权的相对保护四个方面构成了我国引入“化学阉割”疗法的理论基础。中国“化学阉割”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中包括基本制度构建和相关配套措施;基本制度构建包括修改刑法中的刑法种类、适用对象、法规出台、性犯罪人的权利保护和救济。配套措施包括组建专业的执法队伍、专业主治医生和心理医生的介入、性犯罪人的全程监控。
其他文献
引言应用各种射线照射农作物种子或其它器官,使之内部发生变化,引起作物遗传性改变,从而选出优质高产的作物新品种,是近代育种技术的发展,二十多年来,把辐射育种应用于茶树
近年来,人与物之间的二元区分理论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受到现实生活的质疑,国内外立法和司法实践逐渐关注到一类附着了大量人格和精神利益的物,如祖坟、古村民居等。《最高人民法
力发展资本市场,不仅是要求资本市场在总量规模上有大的发展,更需要能够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资本市场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
本文以《销售公约》的相关规定为中心,从对基本概念的分析出发来论述货物风险移转问题。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对货物风险移转基本概念进行分析。首先,关于货物,《销售公约》
环境公益诉讼是为了维护环境公益,以侵犯环境公共利益及风险为诉由,受案范围包括环境和生态领域的诉讼。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具有特殊性。原告主体具有广泛性。环境公益诉讼的发起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美,多被用作一种激励公司管理层以改善经营绩效,同时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手段。但由于该制度
今年以来,长江日报以改革二版为突破口,对四个版相继作了调整和改革,编辑部的机构设置也作了相应变动,在新闻改革中迈出了新的步伐。在这之前,本报新闻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两个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金照在《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初步思索》一文中认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的格局,人民是主人,党是领导,专业新闻工作者是公仆,三者各有位置。他写道:
学位
韩国《资本市场法》在第176条第4项单独规定联动市场操纵行为,即为从其他产品的交易获得不当利益的目的,变动或锁定与其联动的特定产品的市场价格的行为。此类市场操纵若从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