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n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防治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本文对甜菜夜蛾的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并研究了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靶标酶及解毒酶的影响以及温度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另外,甜菜夜蛾的黑色突变品系(SEM)是由黄色正常品系(SEW)发生突变而来,SEW蛹为黄色,SEM蛹为黑色,本文对多巴胺在甜菜夜蛾黑化中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供试单剂中活性较高的杀虫剂为2.5%菜喜(多杀菌素)悬浮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其LC50分别为2.07mg/L和2.26mg/L,其次分别为1.8%阿维菌素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除尽(溴虫腈)悬浮剂、24%美满(甲氧虫酰肼)悬浮剂,而5%抑太保(啶虫隆)乳油、48%毒死蜱·柴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杀虫活性相对较低,90%万灵(灭多威)可溶性粉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较差,其LC50高达804.30mg/L。混配药剂中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按有效成分1:10配比、高效氯氰菊酯与辛硫磷的混配(1:9)以及阿维菌素与毒死蜱的混配(1:187)室内对甜菜夜蛾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73.4、163.2和143。其他混配的共毒系数基本在80和120之间,表现为相加作用,无明显的增效作用。另外,增效剂百湿露(聚醚硅氧烷)对辛硫磷和溴氰菊酯无明显增效作用。酶活性试验表明,以微摩尔(纳摩尔)每毫克蛋白每分钟为单位表示酶活性时不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酶活性均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降低,而以微摩尔(纳摩尔)每头幼虫每分钟为单位表示酶活性时不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的三种酶的活性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经辛硫磷亚致死剂量5.20mg/kg和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0.73mg/kg处理后甜菜夜蛾体内CarE和GST均被不同程度的抑制,辛硫磷处理后24h时与对照相比AChE活性下降了24.87%,而溴氰菊酯对AChE活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温度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以及全世代的生长发育速率在22~32℃范围内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SEM的生长发育速率均比SEW快,22℃、27℃和32℃恒温条件下SEM全世代发育历期比SEW分别缩短10.24%、9.54%和14.52%,两种品系均在27℃时生长发育较好,27℃时SEW和SEM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69.82%和80.89%,产卵量分别为1093.37粒/头和1249.04粒/头,SEM在生存和繁殖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优势。注射和饲喂多巴胺试验表明,多巴胺可以影响甜菜夜蛾体色的黑化,当对每头SEW蛹的注射量低于0.3mg时,蛹依然呈现为黄色,当注射量高于1.2mg时,蛹转变成黑色,注射量在0.3mg和1.2mg之间时,蛹的体色表现为中间色。用含有多巴胺的饲料饲养SEW幼虫,也可以诱导蛹的体色黑化。HPLC测定多巴胺含量结果表明,SEW和SEM体内多巴胺含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SEW和SEM在不同龄期的多巴胺含量趋势相同,多巴胺在甜菜夜蛾黑化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