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是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一个地里种群,又名黄河口大闸蟹,为我国黄河入海口流域的特产。中华绒螯蟹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海和渤海沿岸以及与海相连的河流、湖泊中。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中华绒螯蟹的生产开始由天然捕捞向人工养殖转变,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支柱产业。本研究就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的产业化生产必须注重亲本的种质和商品蟹的品质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大规格中华绒螯蟹的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而且也是满足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市场需求的一种生产模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中华绒螯蟹的种质改良和生态调控,实现大规格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的养殖,生产出规格大,品质优良的无公害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本研究主要从养成大规格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的种质、饵质、水质、底质以及病害防治等重要技术环节入手,结合多种试验与示范,阐述了大规格黄河口中华绒螯蟹养殖的技术要求和生产方法。种质是对黄河口中华绒螯蟹亲本、苗种选育提出的质量要求,选择优质蟹种是大规格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生产的基本要素。饵料和水质是大规格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生产的基本保证。研究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的营养需求、人工全价饲料的生产技术以及合理的投喂方法是大规格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生产的基本要求,其技术指标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的技术标准,水体质量必须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要求养殖水温通过种植水草、调节水位等实现人工调控,底质是黄河口中华绒螫蟹生长的主要栖息地,蟹池底质对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较大,必须通过严格清塘、水草种植和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进行改良,以利于黄河口中华绒螯蟹蟹病的预防与控制。在大规格黄河口中华绒螫蟹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通过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使黄河口中华绒螫蟹对饵料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饲料系数比同期对照池降低0.5以上。实验中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以使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的成活率提高7.5%,亩产量提高12kg;通过池塘种植苦草养殖虾蟹的研究,发现种植苦草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重金属和降低水温,而且在除苦草种植条件外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黄河口中华绒螯蟹养成规格比对照池大15-50克,经济效益明显。本文还结合当前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大规格黄河口中华绒螯蟹养殖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途径和措施,并且将研究的成果加以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物流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带动有着强大的作用力,是区域经济建设的重点。而冷链物流由于延长了食品的保存时间、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已成为时下物流行业备受关注的焦点。
总结机械故障预测技术的发展,分析预测模型在故障预报中的重要作用。着重介绍目前常用的预测模型及其优缺点,探讨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情况。最后讨论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利用从江苏省10个地区获得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和投保意愿,并对影响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主
本文在位移模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应变模态分析原理和方法,阐明力—应变传递函数矩阵的构成特点、测量方法以及它与位移传递函数之间的联系。运用电阻应变计可直接测量
2008年,本刊新开设"数码沙龙"栏目,这是一个面向业界数码印艺从业人员交流经验的平台,内容涉及印刷数字化领域实际应用的方方面面,从设计排版软件的使用技巧,数码相机、扫描
<正>坦率地讲,目前业内的管理软件更多的是停留在"事务"管理阶段,仍未实现"预算>执行>评估"这样真正意义上的管理闭环。自3年前正式进入数码印刷行业信息化领域以来,北京格道
目的:总结纵膈型肺癌的CT与MRI表现。方法:选择6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分别用CT检查,对不确定者采用CT和MR相结合检查的方式,进行平扫和加强扫描。结果:CT及MR检查均见肺癌部位
<正>创刊于2006年3月的《南都周刊》虽然还只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蹒跚学步的"幼儿",但也一如既往地秉持南方报业"新锐、前卫"的特色。同时,《南都周刊》还以"初生牛犊不怕
耳聋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据我国2006年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人共2,780万,并以每年新生3万聋儿的速度增长。因此,建立能够预防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