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SD-OCT研究儿童角膜上皮层厚度分布及其相关因素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one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使用SD-OCT研究健康儿童角膜中央9mm直径范围内上皮层厚度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横断面研究。
  1.研究对象: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行屈光检查的7-14岁健康儿童51例(102眼)。
  2.检查方法: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SD-OCT)RTVue-XR(Optovue,Inc.,Fremont,CA)测量受试者角膜中央9mm直径范围内25个区域的平均角膜上皮层厚度。使用IOL Master(Carl Zeiss IOL Master Advanced Technology V.7.7,德国)获得受试者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赛飞杰,Alcon公司)对受试者进行睫状肌麻痹后行电脑验光。为避免眼内压测量、睫状肌麻痹验光等操作对角膜上皮层厚度测量造成影响,同时遵循先无创后有创的检查顺序,OCT检查先于眼内压检查和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检查。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描述性统计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使用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双眼角膜对应区域上皮层厚度的相关性。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环形区内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使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比较不同眼别和性别间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角膜上皮层厚度与眼轴长度、眼内压、等效球镜度和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右眼和左眼角膜中央区(中央2mm直径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2.32±2.95μm、52.22±3.17μm,旁中央区(直径2-5mm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2.70±2.76μm、52.70±2.88μm,中周边区(直径5-7mm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2.98±2.40μm、53.07±2.39μm,周边区(直径7-9mm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1.59±1.99μm、51.82±1.97μm。右眼中周边区和周边区的角膜上皮层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38),其余各环形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眼四个环形区间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701,P=0.082)。双眼角膜对应区域的上皮层厚度高度相关。双眼旁中央区、中周边区及周边区三个环形区间角膜上皮层厚度的最大差异均位于正上方。在7mm直径范围内的17个不同区域,男性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均值均大于女性,且在中央区和旁中央区的颞侧、颞下和下方扇形区男女性别间的角膜上皮层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各个区域上皮层厚度与眼轴、眼压无相关性(P>0.05)。
  结论:
  本研究描绘了健康儿童中央9mm直径范围内上皮层厚度的分布情况,并证实角膜上皮层在整个角膜上并不是均匀一致分布的,角膜上皮层分布整体呈现为:上方薄、下方厚,颞上薄,鼻下厚。双眼旁中央区、中周边区及周边区角膜上皮层厚度之间差异最大的部位在角膜正上方,周边区的鼻上、上方和颞上扇形区内角膜上皮厚度显著降低。各个环形区内平均角膜上皮层厚度最薄处位于正上方的扇形区,最厚处位于鼻侧和鼻下方的扇形区。某些因素与可能与角膜上皮层厚度有关,如性别、年龄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目的: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剧毒的有机杂环类除草剂,而PQ中毒后缺乏有效的解毒剂,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60-80%,因此在中毒早期通过临床指标判断患者的中毒严重程度及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认为PQ中毒患者的最佳预后判断指标是血浆PQ浓度(PQ concentration,PQC),但是血浆PQ浓度的检测需要复杂精密的仪器,很多医疗单位并不具备检测条件,因此当务之急是筛选出预
目的:探讨后巩膜收缩术对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远期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眼内注射是目前临床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pathological myopia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PM-CNV)的主流方法。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具有
目的:  比较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mCNV)与单纯高度近视者(HM)和正常者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上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等参数,探究mCNV患者黄斑区血流状态及FAZ的改变情况;比较mCNV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的OCTA上黄斑区血流密度、FAZ、病灶面积、视网膜厚度等参数的差异来探究抗VEGF治疗对mCNV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
学位
目的:应用Rasch模型进一步验证和优化视疲劳量表。  方法: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就诊的视疲劳患者,采用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第五版视疲劳量表进行调查,根据量表每一条目的得分情况进行Rasch分析,分析条目及答案的心理计量特征,包括维度分析、拟合度分析、个体分离指数、个体信度、项目功能差异等指标。  结果:共199人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