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使用SD-OCT研究健康儿童角膜中央9mm直径范围内上皮层厚度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横断面研究。
1.研究对象: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行屈光检查的7-14岁健康儿童51例(102眼)。
2.检查方法: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SD-OCT)RTVue-XR(Optovue,Inc.,Fremont,CA)测量受试者角膜中央9mm直径范围内25个区域的平均角膜上皮层厚度。使用IOL Master(Carl Zeiss IOL Master Advanced Technology V.7.7,德国)获得受试者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赛飞杰,Alcon公司)对受试者进行睫状肌麻痹后行电脑验光。为避免眼内压测量、睫状肌麻痹验光等操作对角膜上皮层厚度测量造成影响,同时遵循先无创后有创的检查顺序,OCT检查先于眼内压检查和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检查。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描述性统计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使用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双眼角膜对应区域上皮层厚度的相关性。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环形区内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使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比较不同眼别和性别间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角膜上皮层厚度与眼轴长度、眼内压、等效球镜度和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右眼和左眼角膜中央区(中央2mm直径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2.32±2.95μm、52.22±3.17μm,旁中央区(直径2-5mm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2.70±2.76μm、52.70±2.88μm,中周边区(直径5-7mm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2.98±2.40μm、53.07±2.39μm,周边区(直径7-9mm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1.59±1.99μm、51.82±1.97μm。右眼中周边区和周边区的角膜上皮层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38),其余各环形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眼四个环形区间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701,P=0.082)。双眼角膜对应区域的上皮层厚度高度相关。双眼旁中央区、中周边区及周边区三个环形区间角膜上皮层厚度的最大差异均位于正上方。在7mm直径范围内的17个不同区域,男性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均值均大于女性,且在中央区和旁中央区的颞侧、颞下和下方扇形区男女性别间的角膜上皮层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各个区域上皮层厚度与眼轴、眼压无相关性(P>0.05)。
结论:
本研究描绘了健康儿童中央9mm直径范围内上皮层厚度的分布情况,并证实角膜上皮层在整个角膜上并不是均匀一致分布的,角膜上皮层分布整体呈现为:上方薄、下方厚,颞上薄,鼻下厚。双眼旁中央区、中周边区及周边区角膜上皮层厚度之间差异最大的部位在角膜正上方,周边区的鼻上、上方和颞上扇形区内角膜上皮厚度显著降低。各个环形区内平均角膜上皮层厚度最薄处位于正上方的扇形区,最厚处位于鼻侧和鼻下方的扇形区。某些因素与可能与角膜上皮层厚度有关,如性别、年龄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使用SD-OCT研究健康儿童角膜中央9mm直径范围内上皮层厚度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横断面研究。
1.研究对象: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行屈光检查的7-14岁健康儿童51例(102眼)。
2.检查方法: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SD-OCT)RTVue-XR(Optovue,Inc.,Fremont,CA)测量受试者角膜中央9mm直径范围内25个区域的平均角膜上皮层厚度。使用IOL Master(Carl Zeiss IOL Master Advanced Technology V.7.7,德国)获得受试者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赛飞杰,Alcon公司)对受试者进行睫状肌麻痹后行电脑验光。为避免眼内压测量、睫状肌麻痹验光等操作对角膜上皮层厚度测量造成影响,同时遵循先无创后有创的检查顺序,OCT检查先于眼内压检查和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检查。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描述性统计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使用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双眼角膜对应区域上皮层厚度的相关性。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环形区内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使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比较不同眼别和性别间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角膜上皮层厚度与眼轴长度、眼内压、等效球镜度和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右眼和左眼角膜中央区(中央2mm直径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2.32±2.95μm、52.22±3.17μm,旁中央区(直径2-5mm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2.70±2.76μm、52.70±2.88μm,中周边区(直径5-7mm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2.98±2.40μm、53.07±2.39μm,周边区(直径7-9mm区域)的平均上皮层厚度分别为51.59±1.99μm、51.82±1.97μm。右眼中周边区和周边区的角膜上皮层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38),其余各环形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眼四个环形区间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701,P=0.082)。双眼角膜对应区域的上皮层厚度高度相关。双眼旁中央区、中周边区及周边区三个环形区间角膜上皮层厚度的最大差异均位于正上方。在7mm直径范围内的17个不同区域,男性角膜上皮层厚度的均值均大于女性,且在中央区和旁中央区的颞侧、颞下和下方扇形区男女性别间的角膜上皮层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各个区域上皮层厚度与眼轴、眼压无相关性(P>0.05)。
结论:
本研究描绘了健康儿童中央9mm直径范围内上皮层厚度的分布情况,并证实角膜上皮层在整个角膜上并不是均匀一致分布的,角膜上皮层分布整体呈现为:上方薄、下方厚,颞上薄,鼻下厚。双眼旁中央区、中周边区及周边区角膜上皮层厚度之间差异最大的部位在角膜正上方,周边区的鼻上、上方和颞上扇形区内角膜上皮厚度显著降低。各个环形区内平均角膜上皮层厚度最薄处位于正上方的扇形区,最厚处位于鼻侧和鼻下方的扇形区。某些因素与可能与角膜上皮层厚度有关,如性别、年龄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