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构想,初衷是促进两国能源合作、产业合作、陆海联运和共同发展。2015年4月双方确定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1+4”合作布局。中巴产能合作主要以电力能源项目、交通基础设施为主,其产能投资涉及道路、电力建设、通讯服务、房地产、矿产开发、机电产品、建材和跨境物流等多个领域。目前能源合作主要围绕水电、火电、太阳能、风电、光伏等展开。交通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空运、地铁等四网发展格局,2019年7月巴基斯坦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实质性竣工。同年7月,中巴跨境光缆项目顺利建成,中巴首条跨境陆地光缆建成开通。2019年两国迎来了产业合作的全面升级。中巴产能合作顺利推进不仅可以加速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新阶段,还能作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旗舰项目,全面提升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新时期下实现中巴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工程。本文首先以国际贸易和投资、产业竞争力、国际产能合作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中巴产能合作理论框架,以细分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维度分析和解释。其次,梳理中巴产能合作发展现状、项目分布和具体案例。再次,从细分产业和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对产业竞争力进行测度和综合评价。然后,从一国层面和两国层面分别对中巴产能合作下细分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中巴产能合作存在的困境,提出未来发展模式和升级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得出如下六个结论:1.中巴产能合作能显著促进两国细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影响中国和巴基斯坦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居民最终消费、工业增加值、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整体效率、中对巴工程承包业务、进出口贸易额、人均收入差异和贸易开放度九个方面。其中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政府效率指数、中对巴承包工程业务完成额和贸易开放度与中国和巴基斯坦产业竞争力呈正向影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与两国产业竞争力呈负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额、进出口贸易额和人均GDP差异对中国产业竞争力呈正向影响,而对巴基斯坦产业竞争力呈负向影响。2.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优势,而巴基斯坦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更具优势。中国和巴基斯坦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下的纺织产品和杂项制品下的服装产品竞争优势较强;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机械制造类下的电信设备类竞争优势最强;巴基斯坦资源密集型产业中,食品活动物下的谷物制品和饮料烟草类下的烟草制品竞争优势较强。3.中国优势产能制造行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较强,而巴基斯坦仅有部分行业具有竞争优势。其中中国轻纺和通讯产业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和很强的竞争优势,船舶和建材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铁路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电力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而巴基斯坦轻纺产业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建材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中对巴产能合作下细分产业的潜在优势大多较强,其中轻纺、铁路和钢铁潜在优势最强。4.中国整体行业GVC参与度、生产长度和位置指数均高于巴基斯坦。其中中国和巴基斯坦整体行业后向参与度均高于前向参与度;中国和巴基斯坦整体行业参与GVC的位置指数均居于下游,其中中国逐渐向全球价值链的中上游位置攀升,而巴基斯坦GVC位置指数总体呈“W”型趋势,其中2013-2017年位置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5.中国通讯产业和巴基斯坦纺织产业GVC分工水平提升较为明显。中国和巴基斯坦2017年优势产能制造行业比普通制造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要深,但普通制造行业在GVC的位置更高;中国2017年通讯设备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最深,基础金属冶炼及加工、化工产品和木材加工制品业GVC的位置更高,巴基斯坦交通设备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最深,化工产品GVC的位置最高;中国2017年木材制品、通讯设备和纺织制品GVC的位置指数相对于2010年提高较为明显,巴基斯坦纺织制品产业GVC位置提升较为明显。6.中巴产能合作主要受到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企业组织战略管理的影响。未来产能合作需视不同产业采取不同发展战略,不仅要紧紧把握中国企业以优势产能国际合作为重点,还要顾及到关系巴基斯坦国家和民生未来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产业。产业层面应注重中巴境外产业园区和瓜达尔港自由区的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企业层面应积极推进跨国企业经济合作、公私合营和海外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