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序列主义是二十世纪新音乐作曲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在“勋伯格古典序列主义”及其“音高序列原则”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化”以及“整体化”的一种结果。这种创作手法与早期的序列主义是有很大区别的,音乐的构思、音乐的细节到总体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数学式的计算理性思维。本论文力求通过对这一期间巴比特、梅西安、布列兹创作的共计五部整体序列作品,以及整体序列开端,勋伯格和韦伯恩创作的两部十二音序列作品,总共为七部作品为支撑,以分析每首作品使用的序列原形以及变形为基础,以序列技法发展时间为脉络,进一步对整体序列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特点进行归纳梳理,阐述整体序列音乐的局限性,解读在当今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语境中的意义价值。本论文共分五章。主要选取二十世纪美国作曲家米尔顿·巴比特、法国作曲家奥利弗·梅西安和皮埃尔·布列兹在相同创作时期、接近相同的“序列化”参数的基本上,运用不同的“序列思维”所创作的整体序列钢琴作品;以及整体序列音乐的开端,即阿诺德·勋伯格、安东·韦伯恩在十九世纪创作的不同“序列化”参数的十二音序列钢琴作品;从整体序列音乐创作技法的产生、发展为视角展开具体的音乐分析与比较研究。第一章梳理序列主义发展路径,引出作曲家需要找到另一种足以代替调性的新的结构力,即勋伯格的十二音音乐,进一步指出韦伯恩开创了一种更为完全的序列思维作曲技法。第二章关注巴比特《钢琴曲三首》第一首以及梅西安《坎泰约贾亚》两部作品,阐述作曲家除了音高、节奏之外也将力度元素独立出来,并使其成为与“音高序列”、“节奏序列”有着相同地位的独立的“力度序列”结构。第三章通过对梅西安两首作品《时值与力度的模式》、《火之岛II》分析,论证了梅西安在此时创作的序列作品,除了音高、节奏、力度外,还将“序列化”技法运用到演奏法参数中,引领了整体序列音乐发展方向。第四章关注布列兹的《结构第一号》作品。同时探讨在和梅西安《时值与力度的模式》有着相同音乐参数的基础上,布列兹如何使序列发展更为机械性。最后一章从整体序列作为一种作曲技法从兴盛到衰落,仅维持了约十年的时间进行思考,指出整体序列音乐在美学和历史的意义上来说是重要的、不可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