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已经进入决胜期,在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即将完成之际,如何保证扶贫成果、避免农牧民返贫及实现其生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未来减贫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脆弱性是贫困的重要特征,也是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生计脆弱性研究为减贫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我国对生计脆弱性的研究已经逐步从中宏观尺度过度到微观尺度,中宏观尺度的脆弱性研究对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仅仅关注区域脆弱性是不足的,还需要研究微观尺度的生计脆弱性,以深入了解脆弱性人群的分布和成因,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因此,在典型地区开展家庭生计脆弱性评估变得尤为必要。青藏高原气候独特且复杂多样,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也是我国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气候变暖导致的永久冻土退化、植被恶化,以及干旱、雪灾、洪涝、大风、冰雹等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剧了当地农牧民的生计脆弱性。当前青藏高原的生计脆弱性研究以定性为主,部分研究关注区域层面的脆弱性,在家庭尺度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次,本文以青藏高原三个典型农牧区(四川省的壤塘县、青海省的河湟谷地和西藏自治区的朋曲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031份野外调查样本和气象站点数据,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脆弱性框架为基础,在“敏感性-适应能力”维度构建了家庭尺度的生计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高脆弱性家庭的分布情况及特征,从家庭和地区角度探究了脆弱性成因,为降低农牧民生计脆弱性并实现其生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气候变化和农牧民的感知。气象站点数据表明:1988~2017年,各区县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的趋势,年降雨量变化不一致且波动幅度较大,总的来说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调查样本数据表明:多数农牧民认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低,气候条件主要呈现“暖干型”,多数地区干旱发生频次明显增多,春秋季霜冻和雪灾发生频次减少;由此可见,农牧民对气温的感知能力强于降水。(2)敏感性表征。研究区敏感性表征主要包括粮食变化、牲畜数量变化、草地资源变化、药材资源变化和人口健康等。壤塘县和河湟谷地多数家庭粮食产量、牲畜数量、草地和药材资源呈现减少的趋势,而朋曲河流域变化并不明显。作物产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和灾害增多、农业劳动力缺乏,牲畜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草地资源减少、牲畜疫病严重、畜牧业劳动力减少等。在人口健康方面,风湿关节炎是河湟谷地和朋曲河流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壤塘县的大骨节病患者较多。(3)高脆弱性家庭的特征及分布。1031户样本被分为高、中等、低脆弱性三类,分别占总样本比例的26.96%、50.24%、22.80%。高脆弱性家庭的敏感性和暴露度指数最高,适应能力指数最低。高脆弱性家庭具有以下特征:作物减产率和劳动能力损失较高、对自然资源依赖度大、生计资产低、资金补贴不足、灌溉率低、距离医院远等。高脆弱性家庭全部分布在壤塘县和河湟谷地,而朋曲河流域家庭的脆弱程度为中等和低等。(4)家庭生计脆弱性的地区差异。农牧民生计脆弱性壤塘>河湟谷地>朋曲河流域,主要的原因是:(1)壤塘和河湟谷地暴露度和敏感性高于朋曲河流域,通过分析暴露度和敏感性的关系发现暴露度(特别是极端气象灾害)通过对农牧民的生计敏感性产生不利的(潜在)影响,进而影响家庭的生计脆弱性;(2)朋曲河流域的适应能力高于壤塘和河湟谷地,特别是其资金补贴和基础设施较好,朋曲河流域地处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地带,当地的边境补贴和珠穆朗玛峰保护补贴较高,其平均灌溉率达92%左右,许多村就近配有医务室。最后,通过分析海拔与脆弱性的关系,发现高海拔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家庭的生计脆弱性,但朋曲河流域(海拔4145.32~4616.04m)的脆弱性值反而低于壤塘县(海拔3350.00~3496.00m)和河湟谷地(海拔2639.92~3201.55m),说明当政府投入较多资金并修建良好的基础设施后,农牧民的适应能力会提升,从而克服高海拔地理位置的劣势。论文最后从加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提高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水平、保证安全网稳定性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