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颗粒堆积的研究中,颗粒粒径对堆积体系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当颗粒粒径小于约100 μm时,颗粒间的黏附力将成为颗粒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与大粒径无黏附力的“粗”颗粒相比,这类粉末颗粒具有独特的堆积行为,其堆积结构通常具有极高的孔隙度,这一现象的存在限制了工业上许多领域(对选区激光熔化技术的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提升粉体(尤其是细粉)的松装密度,改善粉末颗粒堆积体的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颗粒堆积的研究中,颗粒粒径对堆积体系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当颗粒粒径小于约100 μm时,颗粒间的黏附力将成为颗粒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与大粒径无黏附力的“粗”颗粒相比,这类粉末颗粒具有独特的堆积行为,其堆积结构通常具有极高的孔隙度,这一现象的存在限制了工业上许多领域(对选区激光熔化技术的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提升粉体(尤其是细粉)的松装密度,改善粉末颗粒堆积体的结构和性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现有粉体堆积致密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提出采用物理实验和离散元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式,以选区激光熔化工艺中常用粒径在20~130 μm范围内的铝粉(Al)和钛合金粉(Ti6A14V)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振动条件下的堆积致密化过程展开系统的物理实验及数值仿真研究。在物理实验层面,探索振动工艺参数(振动时间、振幅、频率及振动强度)对每种粉末颗粒堆积致密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同时,基于根据实验相关参数,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并对模拟获得的粉末颗粒堆积体系的宏观性能如堆积密度及各微观性能如配位数、接触类型、力的分布、径向分布函数等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基于Voronoi/Radical Tessellation方法,对粉末颗粒在振动堆积致密化过程中内部孔隙的变化进行了定量表征与分析,建立外部机械振动与颗粒堆积结构之间的本征关系。本课题所取得的创新性结果如下。(1)物理实验中,对于粒径在20~130μm范围内的铝粉(Al)和钛合金粉(Ti6A14V)来说,粉末颗粒的粒径越大,其初始随机堆积密度或者振动后致密的随机密排堆积密度也越大,并且振动可以实现粉末颗粒堆积结构从随机松排(RLP)向随机密排(RCP)的转变。振动参数与粉体堆积密度之间呈近似二次函数关系。例如,对于Al-20体系,其初始RLP的堆积密度为0.462,在最佳振动条件下获得的RCP最密堆积密度为0.551,密度提高约10%。(2)数值仿真中,当粉末颗粒体系的堆积密度上升并接近0.6时,粉体内出现了“粗”颗粒体系中所表现出的典型颗粒堆积结构;含有黏附力的法向接触力在粉末堆积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它随着颗粒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在振动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堆积体系,含有黏附力的法向接触力反而随着粉末颗粒的堆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大。(3)基于离散元方法的JKR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含有黏附力的粉末颗粒,其堆积密度同物理实验有着极高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该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随着冶金工业的飞速发展,在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亦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其中较典型的在于冶金工业中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其来源主要是在冶金设备中使用的冷却水和冲洗水,以及加有的各种润滑剂和设备运转本身产生的漏油等,这些含油废水的处理对解决环保和水资源的匮乏等问题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旨在制备一种环保节能、可有效分离不同种类含油废水的多孔陶瓷材料,受仿生学启发以特殊润湿性理论为基础,本文制备了
用于建立身体电相互作用的新兴多功能柔性传感器(如电子皮肤)是许多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的最重要方向之一。各种新型的多功能柔性电子皮肤可应用于未来的医疗检测服务中,如血糖,血压,动脉硬化,心率,电解质平衡,体温,呼吸频率等等。这些可穿戴电子皮肤可以实现个人生理代谢指标实时监测,并将个人健康状况的持续检测作为一种新的个性化医疗手段。其中,多样化的可穿戴无创汗液分析生物传感器已经被研究出来用于精确测量人体生理
烧结造块-高炉冶炼是我国炼铁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在高炉生产过程中,烧结矿约占高炉含铁炉料的78%。烧结用原料的变化需要更加快速准确的优化配矿模型,而铁矿粉烧结基础特性是进行烧结优化配矿的重要前提。由于各种铁矿粉种类、基础特性不同,且烧结生产采用多种铁矿粉形成混合矿,矿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叉影响使配矿问题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因此,亟需进行单矿和混合矿烧结基础特性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进行合作企业烧结
随着钢铁产业不断发展,碱金属对烧结强度和焦炭的影响已成为钢铁领域研究重点,通过加大对高炉冶炼过程中碱金属含量及种类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最终的生产效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从高炉生产实际来看,烧结矿带入的有害碱金属元素比重最大,还应从碱金属方面入手,分析其对烧结强度的影响,通过计算烧结过程中的碱金属平衡,能得出入炉原料中的碱金属含量,进而了解高炉在碱金属蓄积率和排碱率,选择出合适的入炉原燃料,能有效减轻
中间包在现代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上承精炼阶段下启连铸阶段。中间包是钢液最后一道冶金容器,在此阶段应尽可能促进夹杂物上浮去除;中间包也是连铸阶段的起始步骤,应利用中间包尽量均匀钢液成分温度等参数,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可见发挥中间包应有的冶金作用对冶炼出高质量钢铁产品有较大积极影响。中间包内的控流特性对中间包冶金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某钢铁企业的八流方坯中间包,本文利用数值模拟仿真计算结合
随着科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市场的飞速发展,大断面、高品质钢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大断面连铸坯尤其是宽厚板坯、大方坯生产过程容易形成偏析、疏松、缩孔等质量缺陷。在各类铸坯质量控制技术中,轻压下技术和重压下技术对偏析、中心疏松、缩孔等缺陷改善效果明显。但轻压下技术和重压下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裂纹发生的风险,不合理的压下位置和过大的压下量极易引发裂纹缺陷。因此,在连铸轻压下和重压下技术有效改善偏析
顺序统计量模型是Young表计数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复杂顺序统计量模型的分布,可以通过研究与之对应的复杂SYT-type chart的计数来得到。Young表计数是组合数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知λ\μ|{(i0,j0)}是形状为λ的SYT-type chart被形状为μ的SYT-type chart截断,并且它的最左上角的方格为(i0,j0),其中λ和μ为正整数的分拆。本文首先利用嵌套顺序统计量、
大型风洞是大飞机研制过程中进行空气动力学试验的重要模拟平台。大飞机的风洞实验对马赫数的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国内2.4m暂冲型跨声速风洞为对象,研究基于先进控制方法的高精度风洞流场控制。基于风洞流场时滞、惯性、耦合等特点,结合分析2.4m暂冲型跨声速风洞的结构与试验过程,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进行风洞流场关键参数的控制。考虑到飞行器姿态角的变化对流场带来的扰动具有可预见性,采用前馈方法补偿
尼龙11(PA11)是一种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性高、吸水性低、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的通用工程塑料,广泛应用在航空、汽车、输油管道、煤气工程等方面。然而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单纯的尼龙11的阻隔性能及力学性能尚不能完全满足其要求。为此,本课题采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与PA11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出了 PA11/EVOH复合材料,然后再与改性蒙脱土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出PA11/EVOH/蒙脱土三元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型能源转化装置,能够解决当今社会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连接体作为SOFC的关键部件之一,起着连接单电池、隔绝阴阳极气氛以及辅助支撑电堆结构的重要作用。随着SOFC工作温度降低到600~800℃,铁素体不锈钢成为最有希望应用在SOFC上的连接体材料。然而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不锈钢连接体仍存在Cr2O3挥发和抗氧化性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