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知识和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在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因素又主要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因此,研究人力资本在省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提高省域的科研水平并快速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省域经济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关联性,但现有的文献常常忽略这一特征。本文在对内生增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对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以罗默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考察一个三部门的经济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包括最终产品生产部门、中间品部门和研发部门,探讨人力资本、本省研发和外省研发技术外溢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在模型中引入“知识吸收能力函数”来分析省域之间研发部门的技术溢出状况。 实证部分以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收集了2000年至2010年共5项指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检验。首先计算空间Moran指数来检验是否有进行空间计量的必要性,结果显示主要变量均存在空间相关性,然后通过建立普通的OLS计量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三类计量方程分别进行检验,最后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发现:(1)我国省域经济在空间地理上基本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两种特征为主;(2)我国省域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的邻接上客观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而这种空间依赖性主要通过误差冲击的空间传递来实现;(3)考虑空间溢出后,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空间相关性加剧资本投资过剩的状况;(4)人力资本、技术研发和省域基础设施都对省域经济增长存在空间上的正相关性,经济溢出效应明显;(5)技术研发在省域空间上的溢出效应明显,而当在人力资本的控制下,技术研发与省域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则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