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方便居民出行,北京市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本文运用交通区位论,从空间视角构建了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区位耦合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实地调研,从网络耦合、线路耦合和节点耦合三个层次分析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区位耦合发展现状,并揭示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不同层级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站点密度与人口密度匹配度较低;中心城区方格网状结构与非均匀分布的职住地点不太相协调,资源利用效率低于“放射+环”状网络结构。第二,地铁10号线覆盖范围过大且部分站点设置不合理,7号线和14号线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耦合度较低,站点客流量差异明显,降低了线路的运营效率;放射线呈现出单向潮汐式通勤特点,整体效率较低。第三,部分站点布局在绿化隔离带附近,客流量较少;中心城区换乘站数量少且对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支撑不足。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过于强调轨道交通TOD模式的土地开发,网络结构与城市人口布局同构性差,导致整体运营效率不高。从空间布局来看,轨道交通网络与北京整体空间布局、城市主要产业区、功能区的耦合,线路与北京重要的道路通道和北京市以及各个区建设发展规划中的主要发展轴的耦合,站点与北京城市空间节点的耦合三个方面可以提高轨道交通整体的利用效率。因此,本文以促进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耦合发展、提高轨道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目标,并借鉴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经验,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增设中心城区内部放射线或延长连接郊区和中心城区的放射线路,提高不同层级区域线网密度和站点密度与人口密度的匹配度,优化线网结构。(2)延长12号线增加集美站和规划一条新的轨道交通线路,促进海淀区南部地区轨道交通线路与主要区域发展轴的耦合,优化线路布局。(3)将地铁10号线的车道沟站设置在河的西侧客流大量集中的地方,提高车道沟站的使用效率,优化站点布局。(4)增加中关村站和北苑站两座换乘枢纽站,提高轨道交通换乘站对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支撑,优化换乘站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