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师培作为近代颇负盛名的学者和文人,诗、文创作的成就多为学名所掩,事实上他的诗歌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研究他的诗歌并确定其地位与价值,为近代文学史研究之责任。收集、梳理他的诗篇,分析诗歌内容,了解其所处国家和社会大变局中的人生境遇、思想变迁以及情感变化,可以为解读他的内心与人生提供一个文学的窗口。文学社会学强调时代、环境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刘师培活跃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政坛与文坛,因此论文基于这种特殊的时代与学术背景来探讨他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并用个案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凸其诗歌的特色,确定他的诗歌在晚清诗坛上的地位与价值。论文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刘师培所处的时代环境、地域文化以及家学背景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时代环境不同,刘师培的思想也有所变化而又直接影响诗歌的内容与风格;扬州地区诗人群的诗学观念和家学传统中的诗学观是其诗歌创作的“土壤”,主要表现为影响刘师培诗歌取法汉魏六朝诗。论文第二部分按照以往学者对刘师培人生三个阶段的分期,分主题解读其诗歌的思想内容。1884-1903年间的诗歌,主要表现出他作为举业士子,急切用世而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思想上的迷惘、矛盾和自身命运无法掌握的悲叹。1903-1908年间的诗歌,主要表现出他作为革命者鼓吹民族革命、宣扬无政府主义的内容以及忧时济世的情怀。1908-1919年间的诗歌,主要表现出刘师培政见转变后悲叹人生浮沉、忧生避世、归隐求仙等复杂的内容。论文第三部分主要对刘师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包括创作理念、创作材料、创作技巧三个方面。于诗歌的创作理念而言,刘师培沉潜《文选》,上窥浣花,在对前人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创作思路。于诗歌创作材料而言,刘师培诗歌创作多以学问入诗,如多用典故、多以名物制度入诗等;诗歌体制众体兼备,而多五古、七绝;诗歌语言则兼容雅俗,而又以典雅为主。于诗歌创作技巧而言,善以意象托物言志表情达意,论学绝句则能将抒情与说理处置得当以及多用叠词、对偶的修辞手法。刘师培兼学人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学为诗,又兼具多变的特点。论文第四部分主要从刘师培诗歌与诗界革命派、章太炎诗歌、李审言诗歌等的比较中总结出其诗歌创作能够根据自身需求不断变换诗学对象的特点以及诗学路径兼容并蓄的特色。刘师培处身于当时宗宋为主流而汉魏六朝诗派、宗唐派并存的晚清诗坛,他对这些诗派没有专门的学习和排斥,而是兼学多家,既取汉魏六朝诗的格调、声情,又多融入宋诗以学为诗的特点,他的诗歌创作融合诸家之长,因时因需而变,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貌。总体而言,刘师培的诗歌呈现出多以学问为诗,情感敏感、伤感、忧郁带有浓重的文人习气,主题隐晦难解,风格多变的特点。刘师培诗歌在晚清诗坛既有坚守传统的“旧”,也有蕴含新思想的“新”,而其转益多师与平视古今的新路径与诗学标准则具有适应新时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