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新人文化主义领袖白璧德结合现代批判精神,融会古今人文传统首倡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是1910年至1930年美国反现代思潮的文化和文学批判流派。白璧德把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沦丧归咎于科学主义、物质主义和浪漫主义。白璧德基于对美国现代文明理性的猖獗、物欲的膨胀以及情感的泛滥的批判,提出了“适度”原则,并将之广泛地运用到文学批评、教育、政治等领域。白璧德认为人文主义在发展中打破了人文主义“适度”与“均衡”的根本原则,尤其是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对西方现代社会破坏极大。白璧德呼吁节制情感,恢复人文秩序,以道德和文化的力量救治现代社会的混乱与危机。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诗学思想论述集中,就是“适度”、“均衡”的思想。“适度”思想也是他对教育、政治、文学等做出判断的最根本标准。“适度”思想是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白璧德希望用“适度”法则来调节“一”与“多”的关系,在“选择”与“同情”之间保持一种正当的平衡,以个体完善为目标来应对现代人精神信仰的失落和种种欲望的无限扩张所造成的恶果。在物欲横流,无节制扩张的社会中,白璧德借文学来批判现代人欲望无度,道德堕落,以此拯救他们心灵的枯竭。白璧德思想的立足点则是人类自我提升的天性,在白璧德看来,人性是二元对立的,一切社会问题、精神问题都是人的内在善恶斗争的结果。文学艺术担当起把人由低级自我提升到高级自我的重要使命。他为人类提出了一个美好的人性标准—适度平衡,以“适度”法则来完善个体,在人的各种德性之间取得平衡协调,并通过“内在制衡”的约束,使“健康”与“尊严”作为人性的归宿。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诗学批评在今天依旧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但其对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评述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白璧德思想的合理性与偏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