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漂泊之魂——高长虹论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长虹,作为二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团体“狂飙社”的主将和“莽原社”的主要成员,作为“五四运动”之后,较早运用现代意识和现代技巧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一个进步诗人和作家,在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是产生过较大影响和作过一定贡献的。 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生平与创作:趋向光明的漂泊与追求。把高长虹的人生与创作分太原时期、北京时期、上海日期、重庆时期和延安时期五个部分论述高长虹趋向光明的人生追求与文学创作。文章认为高长虹作为文化人、文学家,始终表现了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的积极追随和参与,不是一时一地,而是贯穿一生的。这种追求,既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发扬,也是高长虹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具体体现。对高长虹来说,尽管这条路上充满了曲折与坎坷并时常伴随孤独苍凉的阵阵痛楚,但他一步步的跨越过来,却显得更加执着与强韧。这既是高长虹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真实足迹,也是他精神上在咀嚼体验孤独的同时,逐渐摆脱黑暗、走向光明的真实记录。 第二章,诗歌创作:精神创伤的置换与升华。虽然高长虹在人生的路上踽踽独行,但毕竟是趋向光明的精神追求,来自暗夜的诸种压抑尽管造成他精神上的巨大创伤,但他在“立刻”“行动”“哲学”的影响下,他将压抑转化为极大的精神力量。高长虹的诗歌既是他个人心灵创伤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真实写照。一、咀嚼婚姻:情爱的创伤与“凝想”;二、面对家庭:痛苦的觉醒与反抗。三、走向社会:无情的揭露与反抗:四、理想之塔: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高长虹的诗歌创作既植根于对民族传统诗歌的汲取与涵化,又注重西方化现代派诗艺的借鉴与创造,诗歌艺术独具特色:一、情绪、八 硕士学位论又\型而吧/hun工厂”S刀IE引S情感率真直露;二、联想、想象丰富奇特;三、寓意、象征深刻独特:四、梦境、幻想繁复离奇;五、诗体形式众体兼备。 第三章,高鲁冲突:对话困境中的裂痕与阻隔。文章认为高鲁冲突是因为在无法实现的对话困境中而引起的:一、“思想界权威”事件:对话中的情感裂痕;二、“压稿退稿事件”:无对话的心灵苦痛;三、“许广平之争”:捕风捉影的流言。冲突给双方心灵的深处造成极大的情感震荡和心灵创伤。鲁迅先生的痛苦和创伤来自于强烈的“被利用”感和“进化论”思想的困惑,高长虹的痛苦和创伤不仅来自鲁迅先生在一系列反击文章中对自己的误解,而且来自鲁迅先生在反击中讥笑和蔑视的态度而使他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其他文献
本文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将郭沫若的历史小说置于中日文化互为参照的语境中,比较郭沫若与芥川龙之介所构建的复杂而独特的艺术世界,探讨其与中日文化的精神与艺术联系,透析东西方
文体不仅是文学传统嬗变的明证,而且是作家个性的外化和生命的象征.从文体和文体史角度观照《聊斋志异》,也是从多维视野中审视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
该文以文艺生态学为理论指导,着重介绍了文艺生态多样性问题,并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阐明了文艺生态多样性的意义,同时提出了作者对文艺生态多样性的一点看法.作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