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以来,一系列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经济规划区获得国务院批复,并有数十个“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规划区遍及中国的绝大多数省份,使得当今中国经济整体空间版图呈现出由系列“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分割支撑的格局。每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都制定了令人憧憬的美好远景和蓝图,而最终真正推动如此庞大系列“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建设与发展的战略主体,还是作为经济发展基础的企业和产业。没有大规模企业的扎根并持续成长,就没有区域产业价值链或价值模块的培育、发展与壮大,则系列“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建设,将停留在《区域发展规划》报告的纸面上。全球价值网络下区域经济繁荣的一个共同规律就是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垂直专业化引力”,即:在全球价值网络下,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在全球寻找“地点”进行动态最优资源布局和配置的趋势下,一国或区域不断创造出形成企业强大竞争优势的驱动要素,从而使其不断有资格成为一系列高级化产业价值模块扎根的根据地,是一国或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这一意义而言,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必须不断创造出与其发展定位相匹配、并能形成企业强大竞争优势的区位要素,以驱动“中国本土企业”和“外国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向其延伸与对接。为把握全国数十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区域特征和建设情况,帮助其避免“低端化与同质化发展”,本文基于“企业+产业价值模块(研发、制造、营销)”二维视角,对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2013年吸引价值模块“扎根”的“地点垂直专业化引力”的大小与方向进行量化指数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全面科学的“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明确需系统而重点培育与发展的区位要素。进一步,根据“模块化”先分而后集成的思想,以及全球价值网中价值创造的“新木桶”原理,在单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构建“点”的竞争优势基础上,需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整合现有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使之相互之间形成具有价值创造的协同关系,从而打造形成具有“1+1>2”价值创造协同效应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价值网络”,构造出经济规划区“面”的整体协同竞争优势。本文基于“企业竞合关系+产业价值模块+地点资源禀赋+政府网络治理”的四维视角,对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间价值创造的“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上拓展出“区域经济模块化网络组织”新的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增加“模块化协同”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是本文的第一章,主要论述文章的选题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解决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垂直专业化引力”量化指数化问题,包括文章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章。第二章从企业的区位选择理论出发,分析企业选择投资区位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评价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研发、制造和营销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的指标体系;而后确定本文的研究样本和模型构建方法,并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进行介绍。第三、第四和第五章的逻辑思路和展开结构是相同的,在查找各项指标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模型计算出经济规划区在研发、制造和营销价值模块的“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并以每个价值模块的引力指数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从而更科学地把握各经济规划区特征的战略共性和差异分布。第六章在第三、四、五章计算出各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战略定位和产业远景对各区域的综合引力情况进行深入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各规划区现实状况与战略定位的差距,从而明确需要重点培育的区位要素;此外,通过以三项引力得分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从整体上可以看出各规划区产业引力的分布特征和所属层级,从而深化对规划区整体引力状态的认识。第七章是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开拓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模块化协同”的新的研究领域。本章首先分析了“模块化”理论的演化路径和我国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历史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经济模块化协同发展的理论视角;而后,基于“企业竞合关系+产业价值模块+地点资源禀赋+政府网络治理”的四维视角,对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间价值创造的“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第四部分为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总结性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下一步工作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