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风险视角的最后贷款人救助政策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gqk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后贷款人救助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古老职能。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运行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系统性风险的程度、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传统认知范围,最后贷款人的内涵与外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央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面临巨大挑战。道德风险是最后贷款人救助政策与生俱来的副产品,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悬而未决,2003年新的巴塞尔协议最终没有把最后贷款人写入其中。因此,研究最后贷款人救助政策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认识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挤兑传染与最后贷款人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最后贷款人在消除挤兑传染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研究了最后贷款人救助引发的道德风险的起源和危害。以此为逻辑起点,论文引入了最后贷款人救助决策模型,研究道德风险对中央银行救助决策的影响,结论表明传染挤兑才是中央银行救助决策的关键因素,道德风险仅被看作是防范挤兑传染的副产品;立足救助决策模型的政策含义,研究了“大而不倒”政策下银行规模和风险行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运用博弈论方法证明“建设性模糊”能够减轻最后贷款人救助引发的道德风险。论文深化了新金融危机下救助决策模型结论的研究,探讨了如何适应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最后贷款人救助政策在防范风险传染基础上有效减轻道德风险;以次贷危机中美联储救助政策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对未来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论文将救助政策引发的道德风险分析框架应用于国际最后贷款人和我国最后贷款人的救助实践。对出于防范道德风险需要的IMF贷款条件机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IMF选择性救助的政治经济学,最后得出IMF的救助政策不是在减轻道德风险,相反是在放大道德风险的结论;长期以来,我国最后贷款人“异化”的行为特征直接导致严重的道德风险,降低我国最后贷款人救助的道德风险必须三管齐下:构建完善的最后贷款人制度、运用“建设性模糊”政策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安排。
其他文献
畜禽养殖废物的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是农业污染减排的突破口.而对畜禽养殖业来说,减排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通过减排推动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产业化发展恐怕是必由
背景 2002年夏秋季,美国西尼罗病毒(WNV)爆发流行期间,首次证实输血传播WNV感染。在2002年12月,FDA支持血库组织自愿召回WNV高发区域采集的冰冻血液成分。当时,血液中wNV的病毒血症和血清学标记物的流行率还不清楚。研究设计与方法与美国血液中心合作,1468份冷冻血浆制品(大约60000单位冷冻血液成分从市场自愿召回)从流行病爆发的高发地区和高发季节被收回(2002.6.23~200
以Baumol Wolfe提出的传统的0 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为基础,建立一类更接近物流配送实际的定位 配给模型·在已确定每个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根据客户群的总需求量接近或等于单
在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上,苏格拉底被认为是把哲学研究“从天上呼唤到地上”的第一人。他把追求善业和实现正义确立为国家的最终目的。从此,政治伦理思想得以凸显,并被后来的
Amifostine作为一种化疗正常细胞广谱保护剂具有内在促干细胞增殖作用,可提高白血病大剂量化疗效果,增强自体干细胞移植体外净化作用,改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无效造血,在恶性
日前,在全省畜牧业形势分析会上,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唐建俊指出,从2011年以来,畜牧业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规律性和临时性因素交互影响的情形,主要原因:一是消费需求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