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细胞表达HLA I类分子是激发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细胞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已有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存在不同程度和各种类型的HLA分子表达下调,在一些类型的肿瘤中这种HLA I类分子的下调或丢失甚至可接近100%,是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机制。肝癌在我国发病率高,临床病程短,病人预后极差。本研究探讨肝癌组织标本中HLA I类及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以及肝癌细胞株中HLA I类及相关分子表达异常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开展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首先应用5种HLA相关分子单抗,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肝癌组织标本中HLA I类分子的表达,统计分析各分子表达之间的关联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再分别以HLA I类分子表达上调和下调肝癌细胞系为对象,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异常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第十三届国际主要组织相容性会议所制定的标准,以肝癌高发的江苏启东地区为研究现场,针对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其HLA I类及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165例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除了LMP2分子之外,HLA I类各分子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以HLA I类分子A位点上调最明显(54%)。此外,还发现肝癌中存在HLA I类各分子表达一致,在多例组织中存在HLA I类各分子的同时上调。提示在肝癌中有可能存在某一种上游分子诱导所有HLA I类相关分子同时表达增加。本实验室还运用免疫组化,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0余例肝癌新鲜组织标本HLA I类分子的表达情况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充分肯定了肝癌中存在有与其他肿瘤HLA I类分子表达下调不一致的情况。2、对8株肝癌细胞系QGY7701、BEL7402、BEL7405、QGY7703、SMMC7721、BEL7404、HepG2、Q05和正常人肝细胞系L-02以及癌旁肝细胞系QSG7701细胞表面HLA I类复合物表达的研究,发现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肝癌中存在着HLA I类分子表达上调和下调的细胞系。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所有细胞系中参与HLA I类抗原加工递呈过程分子的表达,在HLA I类分子表达上调的细胞系中,QGY7701和BEL7402细胞HLA-A重链分子表达高于对照细胞BEL7405,而其它分子改变不明显。在HLA I类分子表达下调的细胞系BEL7404中,HLA重链、轻链及TAP分子均表达正常,存在蛋白酶体复合物亚单位LMP2表达减少,LMP7表达缺失。在初步了解导致表面HLA I类复合物表达改变因素的基础上,我们集中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细胞系,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肯定这些因素的存在并深入分析其具体的分子机制。3、选用相对低表达HLA I类分子的肝癌细胞系BEL7405为对照,以高表达的肝癌细胞系QGY7701和BEL7402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HLA-A重链分子在转录水平的增加是引起这两株肝癌细胞系HLA I类分子表达上调的关键因素,其它抗原加工递呈分子改变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这两株肝癌细胞系中,结合ISRE顺式作用序列的转录因子IRF-1增加是介导HLA-A重链表达增加的重要因素,这与IRF-1在QGY7701和BEL7402表达增加有关。同时,在HLA-A重链表达增加的肝癌组织中也发现IRF-1分子的增加,提示这一分子在调节肝癌HLA I类分子表达中起重要作用。但这一因子活化的信号刺激来源以及与HBV感染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4、在对一株低表达HLA I类分子的肝癌细胞系BEL7404的研究中发现LMP2和LMP7的缺陷是导致其HLA I类分子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通过过表达外源性LMP2分子能部分恢复表面HLA I类分子的表达。尽管只转入外源性LMP7分子不能恢复细胞表面HLA I类复合物的表达,但经IFN-γ处理后BEL7404/LMP7细胞HLA I类分子表达量高于经IFN-γ处理后的BEL7404/neo和BEL7404/LMP2细胞。这说明LMP7分子与LMP2分子具有协同作用,LMP分子的改变影响到肝癌细胞表面HLA I类分子的表达。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中,存在着HLA I类分子的多种表达异常。其中HLA I类分子在肿瘤中的表达上调比率较高,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肿瘤细胞HLA分子表达情况的新模型。对HLA I类分子表达上调肝癌细胞系的分子机制研究将为今后进一步寻找这一现象的刺激分子,信号传导途径以及肝癌临床标本中HLA I类分子表达上调的机制奠定基础。此外,肝癌组织中还存在部分HLA I类分子的下调,以LMP2分子改变最明显(下调率35%)。对一株典型的LMP分子下调引起HLA I类分子表达